奥希替尼临床治疗效果如何?

品牌图-文章用.jpg


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的 EGFR +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NSCLC


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的 EGFR 突变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NSCLC-FLAURA 全球队列在随机、双盲 、活性药物对照研究(FLAURA)中,已经证明本品用于治疗 EGFR 突变阳性、不能接受根治性手术或放疗、且既往未针对晚期疾病接受过全身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NSCLC 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当地或中心实验室检测确定,要求患者肿瘤组织样本具有已知与 EGFR-TKI 敏感性相关的两种常见 EGFR 突变(Ex19del 或 L858R)之一。


全球队列患者按 1:1 比例随机接受本品(n = 279,口服 80 mg,每日一次)或 EGFR-TKI 对照药(n = 277;口服吉非替尼 250 mg,每日一次或口服厄洛替尼 150 mg,每日一次)。


随机分组按 EGFR 突变类型(Ex19del 或 L858R)和种族(亚洲人或非亚洲人)进行分层。


与 EGFR-TKI 对照药相比,本品显示出具有临床意义和统计学意义的 PFS 改善(奥希替尼组和对照组中位值分别为 18.9 个月和 10.2 个月,HR = 0.46,95%CI:0.37,0.57;P <0.0001)。


在总生存期的期中分析时(25% 成熟度),HR 0.63 的结果显示有利于本品( 95%CI:0.45,0.88;P = 0.0068),但还未达到正式的统计学显著意义。


与接受 EGFR-TKI 对照药的患者(分别为 83% 和 71%)相比,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在 12 个月和 18 个月的存活比例更高(分别为 89% 和 83%)。对进展后终点的分析表明,PFS 获益经过后续各线治疗后仍持续保留。


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的 EGFR +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NSCLC

CNS 转移患者的疗效数据


对于发生 CNS 转移的患者,不需要类固醇治疗、以及完成针对性治疗和类固醇治疗后神经状态稳定至少 2 周的患者可以随机分配至 FLAURA 研究中。


在 FLAURA 研究中 128/556(23%)例经 BICR 评估基线时脑扫描具有 CNS 转移的亚组患者中,通过 RECIST v1.1 评估确定的 CNS 疗效已经证明 CNS PFS 具有名义上统计学显著意义的改善 。


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的 EGFR 突变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NSCLC–FLAURA 中国队列

FLAURA 研究中国队列包含 136 名患者,按 1:1 比例随机接受本品(n = 71;口服 80 mg,每日一次)或 EGFR-TKI 对照药(n = 65;口服吉非替尼 250 mg,每日一次),包括全球队列招募结束前全球队列中进行随机分组的 19 例患者以及在全球队列招募结束后招募的 117 例额外患者。


FLAURA 中国队列中,经研究者评估的 PFS 数据结果与 FLAURA 全球队列结果一致。次要终点的结果为本品相比 EGFR-TKI 对照组的优效性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证据。


使用 EORTC QLQ-C30 及其肺癌模块(EORTC QLQ-LC13)收集患者报告症状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L)的结果显示,本品和 EGFR-TKI 对照药组的改善相似,且结果与 FLAURA 全球队列结果一致。


FLAURA 中国队列中,与 EGFR-TKI 对照药相比,本品显示出具有临床意义的 PFS 改善(奥希替尼组和对照组 PFS 中位值分别为 17.8 个月和 9.8 个月,HR = 0.56,95%CI:0.37,0.85;P = 0.0065)。


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的 EGFR +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NSCLC
中国队列中 CNS 转移患者的疗效数据

FLAURA 中国队列 49/136(36%)例经 BICR 评估基线时脑扫描具有 CNS 转移的亚组患者中, 经 RECIST v1.1 评估确定的 CNS 疗效证明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的 CNS PFS 相比于接受 SoC 治疗的患者有所改善。


FLAURA 中国队列中观察到的获益与 FLAURA 全球队列一致。


114联合国药集团提供肿瘤靶向药海外直购服务,帮您低价购买海外新药及仿制药。


如有需要,请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肿瘤咨询顾问」进行咨询。



114抗癌指南导航·点击下方文字阅读更多

返回首页 | 肺 癌 | 胃 癌 | | 肝 癌 | 食管癌 | 乳腺癌 | 卵巢癌 | 肾癌 | 宫颈癌 | 胰腺癌 | 鼻咽癌 | 甲状腺癌 | 前列腺癌 | 子宫癌 | 口腔癌 | 喉 癌 | 脑肿瘤 | 白血病 | 淋巴瘤

基因检测 | 免疫检测 | 靶向治疗 | 质子治疗 | 免疫药物 | 免疫细胞 | NK细胞 | CIK细胞 | CTL细胞 | 新抗原特异性T细胞 | 肿瘤疫苗




温馨提示:本文涉及医疗内容为普遍适用性建议,仅供学习和参考,最终意见以临床医师诊断为准

阅读50034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