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肿瘤治疗正逐步迈进「精准医疗」时代,精准医学中基因检测是肿瘤早筛、诊断、治疗、无法绕开的核心话题,
国家卫健委之前颁布的《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明确提出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需在病理组织学确诊后,或基因检测后方可使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肿瘤基因检测发展的愈发便捷,其中肿瘤样本的选择也更加多样化,为更多的肿瘤患者提供了精准医疗的机会。
做基因检测,是检测肿瘤细胞的突变,因此需要获取肿瘤细胞。
临床上通常有三种方式:
1.肿瘤手术中(或胸水中)得到肿瘤样品。
2.穿刺活检样品,通常是在局部麻醉下,使用很细的针刺入疑似肿瘤,来获取少量细胞用于分析。这样创伤很小,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对患者影响小。
3. “液体活检”。肺癌的液体活检,主要是指通过分析血液里的癌细胞或者癌细胞释放的DNA进行分析,判断肿瘤突变类型。
这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晚期癌细胞,或者癌细胞的DNA,会经常跑到血液里面,现代技术有可能把它们捕获,进行分析。
我们一般推荐的优劣顺序是:最近手术或活检新取的组织标本>1-2年内的组织标本>最新的血标本>2年以上的旧的组织标本。
基因检测目前可以多种样本来进行检测。不过目前依然以组织病理切片的基因检测,准确度最高,是业内公认的金标准。
目前依然以组织病理切片的基因检测,准确度最高,是业内公认的金标准。虽然它也不是100%完美(比如还有空间、时间、异质性的问题)。
但是,常常能遇到病友无法取得足够的组织,或者组织标本年代久远,这类情况下,也可以考虑用血液标本勉强代替。
2019欧洲ESMO年会建议,在传统的手术活检组织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在肺癌中使用癌症血液标本进行基因检测。
一组通过一万五千多个样本的研究数据公布在2016年的ASCO大会上,研究表明,癌症血液基因检测的临床灵敏度达90%左右,这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液态活检研究。
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高精度及深度ctDNA测序技术对15191名50种不同肿瘤的晚期患者进行体细胞基因组分析,共靶向70种基因。
研究人员将所检测到的ctDNA突变频率与癌症基因图谱中的数据比对,充分证实了癌症血液基因检测的临床效用性。
检测结果发现,对于肺癌、乳腺癌、大肠癌及其他癌症,ctDNA的临床灵敏度分别为86%、83%、85%和78%,ctDNA测序精准度为87%。
研究发现,ctDNA检测到的基因突变率与癌症基因图谱中的结果吻合度在92%和99%之间。例如,与癌症基因图谱中的数据相比,EGFR基因的 ctDNA检测结果吻合度为92%;
对于肿瘤样本,EGFR、BRAF、KRAS、ALK、RET和ROS1的突变率吻合度在94%到100%之间。
此外,本研究中血液基因检测在低ctDNA水平中也能检测到突变,大约一半的突变在ctDNA水平不超过0.4%的情况下被检测到,总体来说,血液样本中ctDNA突变的检测率为83%。
目前对于肿瘤基因检测,组织样本仍是金标准,且部分基因检测项目仅组织样本才可以实现。因此,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应优先选择组织样本。
但是,2018年12月的《中华病理学杂志》上发表的《液体活检在临床病理相关肿瘤诊治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中也明确提到应用血液做活检的检测优势:
“相对于常规组织活检具有非侵入性、患者依从性好、异质性低、可反复取材等优势,其在靶向药物伴随诊断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若无法取得组织样本, 可选用外周血进行ctDNA基因检测。
综上,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检测样本从原始的病理组织到现在的“液体活检”,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为更多的肿瘤患者争取到了精准治疗的机会。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以基因检测为主要基石的精准医疗将从早期预测、个性化诊疗、药物研发、免疫治疗等方面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为了帮助癌症患者接受权威的精准诊疗,114联合国内获得双认证的权威基因检测机构,为国内患者提供更精准更全面的基因分析。
点击下方图片立即预约基因检测↓↓↓
114抗癌指南导航·点击下方文字阅读更多
温馨提示:本文涉及医疗内容为普遍适用性建议,仅供学习和参考,最终意见以临床医师诊断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