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EGFR敏感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线治疗上, FLAURA研究结果显示,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的疗效和安全性均显著优于第一代的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
同时在NEJ026研究中,对比厄洛替尼单药的一线治疗,贝伐珠单抗联合厄洛替尼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可以延长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
那么将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与贝伐珠单抗进行联合,是否能在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一线治疗上获得更好的疗效呢?为此研究者开展了如下的临床试验。
Ⅰ期临床试验已经证实奥希替尼和贝伐珠单抗可以足量联合用药,Ⅱ期研究旨在评估奥希替尼和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主要研究终点为12个月时的无进展生存率,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总反应率(ORR)、总生存期(OS)和已有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CNS PFS)。
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定期的CNS和全身系统性的影像学检查并采集血浆样本,同时在治疗开始前及疾病进展后均采集了患者肿瘤组织样本,以探索耐药机制(mechanisms of resistance,MOR),并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在2016年8月到2018年5月期间,本研究共入组49例患者,其中包括在Ⅰ期试验中入组的6例患者。
所有入组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0岁,女性占69%,从不吸烟患者占65%。35例患者确诊存在CNS转移。
数据截止至2019年4月15日,入组的49例患者均可以进行疗效评估,总反应率(ORR)为80%(PR 39例,SD 9例,1例NE),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8.4个月,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6%,1年总生存率为91%。
CNS mPFS未达到,在定期进行CNS影像学检查的前提下,数据截至时只有2例患者出现CNS PD。
至2019年5月1日,18例患者仍在继续接受治疗,31例患者退出试验,其中21例患者因疾病进展,1例患者因不可耐受药物毒性(心衰),6例患者撤回知情同意(3例继续购买奥希替尼进行治疗,3例接受残留病灶的局部治疗),3例患者出现与治疗无关的死亡。
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唯一的4级不良反应为淋巴细胞减少,唯一导致患者退出试验的不良反应(射血分数降低),在停用奥希替尼后药物毒性可逆。
贝伐珠单抗的中位剂量为18mg/Kg,9例患者中断了贝伐珠单抗,13例患者减少奥希替尼剂量至40mg。
对耐药机制进行探索:可检测到的耐药机制包括获得性EGFR L718Q突变(8%)和组织学转化(小细胞转化8%、鳞状细胞转化15%、多型性转化8%)。61%的耐药患者耐药机制尚不明确。
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目前初步的疗效数据支持进行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加以证实。
如有需要,请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肿瘤咨询顾问」进行咨询。
114抗癌指南导航·点击下方文字阅读更多
温馨提示:本文涉及医疗内容为普遍适用性建议,仅供学习和参考,最终意见以临床医师诊断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