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营养支持治疗?

品牌图-文章用.jpg


营养支持是重症患者支持治疗的手段之一,营养支持方式包括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或两种共用。对于重症病人,它不但是营养的供给,更是治疗手段,所以也称为营养支持治疗。


营养支持的作用


改善宿主营养状况

临床经验提示,若在抗肿瘤治疗合并营养支持后,凡体重获得增加者,预后均较理想。


对于肿瘤患者而言,营养支持能否使体重增加并得以长期维持,结论不一由于皮下脂肪的积聚需维持较长一段时期才能明显表现,以致营养支持前后皮下脂肪厚度改变的差异常难以明确测得。


因此,到目前为止,对于短期营养支持有效改善人体测量指标的报道极少。


Bozzetti等对一组伴严重恶病质的进展期肿瘤患者应用长达20日的TPN(全肠外营养)后,观察到患者体重、三头肌皮褶厚度有所增加,而上臂肌肉周径和总体肌群则未见明显改变。


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中、晚期肿瘤患者除营养不良外,还同时伴有明显的免疫功能低下。


如NK细胞活性和Th细胞水平低下,而Ts细胞水平高于正常人,这种免疫功能低下系由某些抑制因子所为。


关于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或荷瘤状态下的营养支持对免疫功能的改善程度较难作出确切的评价,主要原因是与肿瘤有关的免疫抑制,并非经营养支持就能轻易消除。


其次,较大的手术创伤亦可下调机体的免疫功能,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往往很难分得清营养支持所起作用。


尽管如此,国内外还是有不少报道指出:术前或术后1周左右的TPN能增强NK细胞活性,提高Th细胞水平和Th/Ts细胞比例,虽然未能达到正常值范围,部分细胞免疫功能已得到改善。


但术后Ts细胞水平并未表现出下降趋势,说明TPN虽能提高Th细胞水平,却不能在短期内消除肿瘤或手术所致的免疫抑制作用。


减少并发症与改善预后

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营养支持虽已作为改善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一种手段,但仍不主张常规应用,理由是并非每个患者都能从中获益。


对营养支持效果持肯定态度者认为,虽然外源性营养物质不足以完全抑制内源性葡萄糖的生成,但不能否定其部分节氮作用。


一但集体获得足够热量,既可改善营养状况和提高免疫功能,术后感染性并发症显著减少。


对于不同阶段的肿瘤患者,所处的疾病状态、代谢特点并不相同,营养支持的目的也不尽相同。


因此,根据营养支持的目的,按营养不良的成因、肿瘤的部位及性质、消化道受累的程度等因素可以将营养支持分成三大类。


辅助治疗性营养支持

肿瘤能够治疗,但在治疗前或治疗过程中,患者伴有较严重的营养不良,使有效的治疗无法实施,也就无法控制肿瘤的继续发展,而肿瘤的继续发展又使营养不良加重,两者呈现恶性循环,营养支持就成为打断这一恶性循环的突破口。


为有效地治疗肿瘤创造了有利条件即使是晚期肿瘤,只要具备有效的治疗手段,所进行的营养支持就能够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姑息治疗性营养支持

肿瘤晚期或相对较为局限的复发性肿瘤,无有效的治疗手段,通过营养支持达到延长患者生命,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安怀治疗性营养支持

肿瘤晚期或较为严重的复发性肿瘤,以营养支持代替部分消化吸收功能既不能较为理想地改善营养状况,又不能解除其他器官的功能受损对机体所造成的威胁。


因此,进行安怀性营养支持并不很值得提倡,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患者家属的意愿等综合考虑。


营养支持的一般原则


1.能经口饮食者,首先选择经口途径补充营养物质。当存在解剖或原发疾病的因素不能经口补充者,若胃肠道有功能且可以安全使用时,首选肠内营养支持途径。


2.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是静脉导管感染并发症的高危人群,应优先考虑采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


3.恶性肿瘤患者在正常进餐的间歇可口服辅助营养制剂,有助于其手术、化疗、放疗后的营养恢复。


如不能满足机体的营养需要,通过鼻胃肠管、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的方法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仍是一个好方法。


4.当肿瘤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不可能使用肠内营养时,可通过静脉途径进行肠外营养支持。


5.肠外营养支持适合在短肠综合征、放射性肠炎、肠梗阻的患者中使用。


肿瘤患者营养支持的途径


1.经口膳食经口摄入营养物质是所有患者满足营养需求方法中最自然、最少创伤的方法。


经口膳食干预治疗需要营养师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指导,帮助将营养配方转成每日的膳食计划,保证营养物质的摄入。


2.管饲肠内营养(EN)是通过管道将营养物质送达消化道的方法。和经口进食一样,管饲肠内营养也是通过肠道黏膜吸收营养物质。


1)管饲包括以下两种形式:


①经鼻胃管途径,常用于胃肠功能正常,非昏迷及经短时间管饲即可过渡到口服饮食的患者。


优点是简单、易行,使用的营养液包括要素饮食、匀浆膳、混合奶等。


②经鼻空肠置管喂养,导管通过幽门直接进入十二指肠或空肠,使反流与误吸的发生率降低;经胃/空肠造口喂养,通过手术或内镜方式行胃或空肠造瘘置入营养管,适合于较长时间需要肠内营养的患者。


2)肠内营养制剂可分为三类:


①要素制剂,是由氨基酸或短肽、葡萄糖、脂肪、维生素及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组成的治疗饮食。


不含高分子蛋白质,故不需要或较少需要消化,吸收较完全,对消化道刺激小。要素饮食提供了可满足机体需要的营养素的种类与数量。


②整蛋白制剂,与要素制剂相同,将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按一定比例配方制成制剂或液体,其成分较全。


不同的是所补充的氮是以完整的蛋白质形式提供,如大豆蛋白酪蛋白。它需要在肠道内经过消化才能吸收,因此要求患者肠道功能较好,否则不宜用。


③匀浆膳与混合奶,匀浆膳是根据患者热量与蛋白质的需要量,选择相应的肉、蛋、面包、豆制品及水果、蔬菜等经加工混合匀浆化而制成的饮食。


它营养成分全面,接近正常饮食,故对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要求较高,基本上接近于正常功能。


混合奶由牛奶、豆浆、鸡蛋、奶糕、糖、植物油等加工而成,糊状,应用特点与匀浆膳类似,但消化道负担小。


混合奶与匀浆膳一般多用于长期不能经口进食的EN患者。


3.肠外营养(PN)是使用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置中心静脉导管,输注营养液的方法达到营养支持的目的。


由于PN可以使营养成分直接进入血流,应该对营养不良的患者产生较为肯定的治疗效果,因此被当作肿瘤患者化疗、手术和放疗阶段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然而,在对各种肿瘤患者的随机研究中,PN的效果还是有限的,由于肿瘤患者普遍存在免疫力低下,肠外营养可能更易带来负向的临床结局,如感染、脓血症、住院日的延长等。



114抗癌指南导航·点击下方文字阅读更多

返回首页 | 肺 癌 | 胃 癌 | | 肝 癌 | 食管癌 | 乳腺癌 | 卵巢癌 | 肾癌 | 宫颈癌 | 胰腺癌 | 鼻咽癌 | 甲状腺癌 | 前列腺癌 | 子宫癌 | 口腔癌 | 喉 癌 | 脑肿瘤 | 白血病 | 淋巴瘤

基因检测 | 免疫检测 | 靶向治疗 | 质子治疗 | 免疫药物 | 免疫细胞 | NK细胞 | CIK细胞 | CTL细胞 | 新抗原特异性T细胞 | 肿瘤疫苗




温馨提示:本文涉及医疗内容为普遍适用性建议,仅供学习和参考,最终意见以临床医师诊断为准

阅读50492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