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有哪些类型?

品牌图-文章用.jpg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有如下类型:


去势治疗


手术去势为双侧睾丸切除或包膜下睾丸切除,去势后血睾酮水平迅速下降至术前水平的5%~10%,PSA亦迅速下降。手术可在局麻下完成,并发症少。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对患者的心理影响。


药物去势指采用人工合成的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LHRH-a与垂体的LHRH受体有高度的亲和力,作用能力比LHRH更强和更长。


给药初期可刺激垂体产生LH和FSH,使睾酮水平上升,在1周时达到最高点。随后垂体的LHRH受体逐步丧失敏感性,LH和FSH分泌停止,睾酮的水平逐渐下降,至3~4周时可达到去势水平。但有10%的患者睾酮不能达到去势水平。


在用药初期由于睾酮水平的一过性升高,可使转移性症状如骨痛或排尿困难等加重,称为LHRH-a治疗的“闪烁现象”(flare-up),应在注射开始前两周先给予抗雄激素药物。


对于已有骨转移引起脊髓压迫的患者,慎用LHRH-a,可选择迅速降低睾酮水平的手术去势。


LHRH-a的疗效与手术去势相当。主要不良反应是勃起功能障碍和性欲丧失。

雌激素的作用有减少LHRH的分泌,直接抑制睾丸间质细胞功能,减少雄激素产生,同时抑制雄激素活性,对前列腺细胞有直接毒性。


己烯雌酚常用剂量1 ~3mg/d,可以达到与去势相同的效果,但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明显增加。


由于副作用更小的LHRH-a出现,雌激素已不再作为一线治疗药物用于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但是,雌激素在前列腺癌的二线内分泌治疗中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为减少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需同时应用低剂量华法林(1mg/d)或阿司匹林(75~100mg/d)预防。


抗雄激素药物


抗雄激素药物有类固醇类和非类固醇类两大类。


类固醇类抗药物主要是孕激素类药物,机制为阻断前列腺的雄激素受体同时抑制垂体释放LH,减少睾酮分泌达到去势水平。


长期单药使用,睾丸会逃逸垂体的控制作用而使睾酮水平逐渐回升,长期疗效不如去势治疗稳定。


代表药物有醋酸环丙孕酮(cyproteron acetate),100mg口服,每日2次。不良反应有胃肠道症状及男性乳房发育。


全雄激素阻断(或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total or maximum androgen blockade,TAB or MAB)


指手术或药物去势联合抗雄激素药物,最大限度地阻断睾丸和肾上腺来源的雄激素。


根据文献报道的27项临床试验结果的荟萃分析认为手术或药物去势联合非类固醇类抗雄激素药物的方法相比单一去势治疗,PSA复发率低,总生存期延长3~6个月。


采用比卡鲁胺的全雄激素阻断可使死亡风险降低20%,同时相应延长无进展生存期。但是不良反应和治疗费用要高于单一去势治疗。


间歇内分泌治疗(intermittent hormonal therapy,IHT)


指内分泌治疗一段时间,患者临床症状和PSA稳定后,暂停治疗,当PSA再次升高后,予以新一轮内分泌治疗。


间歇治疗的目的在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治疗费用,有可能延长雄激素依赖的时间。


间歇内分泌治疗的适应证与持续内分泌治疗的基本相同,可能更适合局限性前列腺癌或经治愈性治疗后局部复发的病例,最佳的适应证目前还没有确定。


间歇治疗在治疗期仍推荐全雄激素阻断的方法,当PSA≤0.2ng/ml后,维持治疗3 ~6个月,可以考虑停药。


重启治疗的标准没有定论,文献报道的有PSA>10ng/ml,PSA>20ng/ml,国内推荐PSA>4ng/ml为治疗开始。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eoadjuvant hormonal therapy,NHT)


指在根治性手术或放疗前给予一段时间的内分泌治疗,目的在于缩小前列腺体积、降低临床分期,降低手术的切缘阳性率。


新辅助治疗针对T2和T3a期的肿瘤,主要采用LHRH-α联合抗雄激素药物的联合雄激素阻断方法(CAB),也可单用。但CAB方法疗效更为可靠。新辅助治疗时间为3~9个月。


文献对根治手术的新辅助治疗存在争论,能否改善总体生存期还未有定论。


辅助内分泌治疗(adjuvant hormonal therapy,AHT)

指在根治性手术或治愈性放疗后给予内分泌治疗,目的在于治疗前列腺切缘的残留病灶、淋巴结转移以及微小转移病灶,提高长期存活率。


适应证:

1.根治术后病理切缘阳性;

2.术后病理淋巴结阳性(pN+);

3.术后病理证实为T3期(pT3)或≤T2期但伴高危因素(Gleason>7,PSA>20ng/ml);

4.局限性前列腺癌若伴有以下高危因素(Gleason>7,PSA>20ng/ml),在根治性放疗后可进行辅助内分泌治疗;

5.局部晚期的前列腺癌放疗后可进行辅助内分泌治疗。


治疗方案:

1)2015年《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辅助治疗热点问题和专家共识》建议:有条件的患者首选CAB治疗,即非甾体类抗雄激素药物联合去势治疗;


单纯药物去势也可作为临床选择之一,一般不推荐单纯抗雄激素治疗。


2)2014年CUA指南推荐的治疗方式包括:联合雄激素阻断(CAB)、药物或手术去势、抗雄激素治疗,包括甾体类和非甾体类。


2014年CUA指南建议辅助内分泌治疗时机:多数主张术后或放疗后即刻开始。


根据国外已有的临床研究提示,前列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时间最少应为18个月。


采用间歇还是持续治疗没有定论。



114抗癌指南导航·点击下方文字阅读更多

返回首页 | 肺 癌 | 胃 癌 | | 肝 癌 | 食管癌 | 乳腺癌 | 卵巢癌 | 肾癌 | 宫颈癌 | 胰腺癌 | 鼻咽癌 | 甲状腺癌 | 前列腺癌 | 子宫癌 | 口腔癌 | 喉 癌 | 脑肿瘤 | 白血病 | 淋巴瘤

基因检测 | 免疫检测 | 靶向治疗 | 质子治疗 | 免疫药物 | 免疫细胞 | NK细胞 | CIK细胞 | CTL细胞 | 新抗原特异性T细胞 | 肿瘤疫苗




温馨提示:本文涉及医疗内容为普遍适用性建议,仅供学习和参考,最终意见以临床医师诊断为准

阅读50038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