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有严重副作用的化疗,靶向治疗是相对安全的。但是,使用靶向药物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副作用,同一种靶向药在不同患者身上产生的副作用也不同。
药物的不良反应会影响生活质量,从而间接影响临床疗效,因此选择合适的药物,并积极关注和处理不良反应,才能够确保患者从治疗当中长期获益。
乏力
患者主要表现为体力、情绪或精神上疲倦的感觉,活动和休息时感觉虚弱、筋疲力尽,无法通过休息得到缓解。
家属可教给患者缓解乏力的方法,如将事情按轻重缓急分级,先做重要的事情,在精力最充沛时做必要的事;
白天通过游戏、音乐、读书等方式放松自己,尽量保持活力,避免白天长时间睡觉,以防夜间睡不着;夜间不做运动,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含咖啡因饮料。
腹泻
若出现腹泻,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肛周,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必要时可涂搽鞣酸软膏。
遵医嘱给予止泻药、益生菌制剂,鼓励患者多卧床休息,多饮水,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进食生、冷、硬、刺激性大的食物。
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补充液体、电解质。因消化功能障碍致营养缺乏的患者,可静脉给予营养支持。
食欲减退
靶向药物的胃肠道反应可影响食欲,可以在医师指导下,配合口服甲地孕酮分散片以増进食欲,同时可以调节饮食,做到色、香、味俱全,多以易消化清淡饮食为主,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但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禁食油炸、油腻等高脂肪食物。
恶心、呕吐
家属应及时询问患者的感受,告知患者消化道反应是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一般可自行缓解,以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若出现呕吐,家属要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呕吐物的颜色、性状和量。
期间,患者应注意饮食卫生,少食多餐,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勿食甜食、易产气、油腻、粗糙、辛辣的食物;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呕吐后帮助患者用清水漱口,并及时清理呕吐物,保持口腔清洁,避免不良刺激;
必要时遵医嘱可予甲氧氯普胺类药物口服,症状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止吐药。
血压升高
发生血压升高的患者大多在服药后2周左右发生,多数患者一般可通过合并使用降压药使血压升高得到良好控制。
家属应协助医师,常规监控血压,每天可多次测量血压,尤其注意观察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有无头痛、呕吐等高血压危象的表现,如有需要则按照标准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对应用降压药物后仍严重或持续的高血压或出现高血压危象的患者须考虑永久停用药物。
手足综合征
手足综合征多在服药后3周左右发生,对症治疗可减轻。家属应在患者开始服药时即告知患者手、足避免高温或寒冷的刺激,保持温水清洗浸泡手足,水温维持在40~45℃,浸泡过程中用手轻轻揉搓以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浸泡后用干毛巾拭干,涂绵羊油保护手足。
出现该症状,应指导患者穿软底鞋,同时穿棉袜防止足部受压,不要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尽量减少足部受压时间。
必要时应在医师指导下于手足部皮肤反应处外涂尿素软膏或润肤乳液,或1%~3%硫酸镁温水浸泡皮肤患处等。
蛋白尿
蛋白尿一般在服药后3周左右发生,可通过暂停给药或剂量下调而缓解。在接受治疗前,所有患者均应接受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尿液分析和尿沉渣等检查。
目前多数学者推荐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 (ARB),可能对轻度蛋白尿的患者有效;如果合并高血压,应予以降压治疗。
除以上常见副作用外,因患者个体差异不同,可能还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其他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包括:头痛、头晕、便潜血、腹痛、消化道出血、声音嘶哑、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红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总胆红素升高、碱性磷酸酶升高、乳酸脱氢酶升高等。
在患者可以耐受的情况下,通常无需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一般会在停药后自行消退,如果因持续用药导致副作用加重,需及时就医,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减量或停药并进行对症治疗;
当出现患者不能耐受的不明原因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处理,避免因用药导致对健康的进一步损伤。
114联合国药集团提供肿瘤靶向药海外直购服务,帮您低价购买海外新药及仿制药。
如有需要,请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肿瘤咨询顾问」进行咨询。
114抗癌指南导航·点击下方文字阅读更多
温馨提示:本文涉及医疗内容为普遍适用性建议,仅供学习和参考,最终意见以临床医师诊断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