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有严重副作用的化疗,靶向治疗是相对安全的。但是,使用靶向药物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副作用,同一种靶向药在不同患者身上产生的副作用也不同。
药物的不良反应会影响生活质量,从而间接影响临床疗效,因此选择合适的药物,并积极关注和处理不良反应,才能够确保患者从治疗当中长期获益。
疲劳/乏力
患者主要表现为体力、情绪或精神上疲倦的感觉,活动和休息时感觉虚弱、筋疲力尽,无法通过休息得到缓解。家属可教给患者缓解疲劳的方法,如将事情按轻重缓急分级,先做重要的事情,在精力最充沛时做必要的事;
白天通过游戏、音乐、读书等方式放松自己,尽量保持活力,避免白天长时间睡觉,以防夜间睡不着;夜间不做运动,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含咖啡因饮料。
发热
家属应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减轻心理负担。根据发热程度,每日监测体温,保持房间通风、空气清新、湿度适宜。根据发热程度给予对症处理,如适当增减衣物、多饮水、应用降温药物并观察药物疗效,可进行静脉补液或温水擦浴、冰袋等进行物理降温。
应警惕出现感染等可能导致发热的疾病变化,必要时可能需要针对其他不良反应进行特殊处理。
腹泻
家属应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服药后大便的次数、性状、颜色和量,若出现腹泻,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肛周,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必要时可涂搽鞣酸软膏。
遵医嘱给予止泻药、益生菌制剂,鼓励患者多卧床休息,多饮水,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进食生、冷、硬、刺激性大的食物。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补充液体、电解质。
口腔炎
表现为口咽部疼痛、水肿、红斑、溃疡以及服用酸辣食物时出现烧灼感,严重时甚至出现功能障碍,如言语或吞咽困难及味觉丧失。多数情况下不需要剂量调整或停药。
家属应协助患者加强口腔护理,改善口腔卫生,避免刺激食物摄入,使用漱口水(如碳酸氢钠漱口水),必要时采用局部或全身止痛药物(如利多卡因凝胶、苯佐卡因或苄达明)。必要时可能需要停药,或在医师指导下以抗菌药物治疗。
恶心、呕吐
家属应及时询问患者的感受,告知患者消化道反应是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一般可自行缓解,以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若出现呕吐,家属要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呕吐物的颜色、性状和量。
期间,患者应注意饮食卫生,少食多餐,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勿食甜食、易产气、油腻、粗糙、辛辣的食物;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呕吐后帮助患者用清水漱口,并及时清理呕吐物,保持口腔清洁,避免不良刺激;
必要时遵医嘱可予甲氧氯普胺类药物口服,症状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止吐药。
便秘
患者可以适当多吃些蔬菜、水果及含纤维素多的食物,适当增加运动量,也可使排便次数增加;如无禁忌,可在医师指导下服用一些润肠通便的药物,如甘油和乳果糖,可以喝些蜂蜜水,或使用开塞露。
高血压
药物相关的高血压多为轻至中度,多在开始服药后的早期阶段出现,用常规的降压药物即可控制。家属应协助医师,常规监控血压,每天可多次测量血压,尤其注意观察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有无头痛、呕吐等高血压危象的表现,如有需要则按照标准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应用降压药物后仍严重或持续的高血压或出现高血压危象的患者须考虑永久停用药物。
皮疹
家属应做好生活护理,指导患者穿舒适、柔软的衣服,勤剪指甲,避免阳光刺激,不要涂抹化妆品及对皮肤有刺激的药物;出现皮疹时,局部勿用热水、碱性肥皂擦洗。
患者及家属应知晓,大多数皮疹可自愈,出现瘙痒时勿搔抓,避免引起破溃、感染。可遵医嘱局部给予外涂炉甘石洗剂和喜疗妥软膏等。皮肤损害进一步加重时,可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如口服开瑞坦。
手足综合征
家属应在患者开始服药时即告知患者手、足避免高温或寒冷的刺激,保持温水清洗浸泡手足,水温维持在40~45℃,浸泡过程中用手轻轻揉搓以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浸泡后用干毛巾拭干,涂绵羊油保护手足。
出现该症状,应指导患者穿软底鞋,同时穿棉袜防止足部受压,不要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尽量减少足部受压时间。必要时应在医师指导下于手足部皮肤反应处外涂尿素软膏或润肤乳液,或1%~3%硫酸镁温水浸泡皮肤患处等。
除以上常见副作用外,因患者个体差异不同,可能还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其他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包括:粘膜炎、消化不良、腹痛、外周水肿、皮肤褪色、皮肤干燥、毛发颜色改变、味觉改变、头痛、背痛、关节疼痛、肢端疼痛、咳嗽、呼吸困难、厌食、出血、体重减轻、寒战、胸痛、流感样疾病、口干、反流性食管炎、胃肠胀气、口痛、舌痛、痔疮、脱发、红斑、瘙痒、甲状腺功能减退、鼻咽炎、电解质紊乱、血糖升高/下降、淀粉酶/脂肪酶升高、肝酶升高、总胆红素升高、肌酐升高等。
在患者可以耐受的情况下,通常无需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一般会在停药后自行消退,如果因持续用药导致副作用加重,需及时就医,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减量或停药并进行对症治疗;当出现患者不能耐受的不明原因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处理,避免因用药导致对健康的进一步损伤。
114联合国药集团提供肿瘤靶向药海外直购服务,帮您低价购买海外新药及仿制药。
如有需要,请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肿瘤咨询顾问」进行咨询。
114抗癌指南导航·点击下方文字阅读更多
温馨提示:本文涉及医疗内容为普遍适用性建议,仅供学习和参考,最终意见以临床医师诊断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