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维莫司和阿昔替尼相比效果怎么样?

品牌图-文章用.jpg


肾细胞癌(RCC)是原发于肾脏的恶性肿瘤,我国肾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肾癌患者规范治疗和全程管理至关重要,对于不同阶段的肾癌,治疗目标是不同的,治疗方法也是不同。

靶向治疗已成为晚期肾癌的主要“武器”。晚期肾癌二线治疗的靶向药物在我国主要有依维莫司(mTORi)和阿昔替尼(TKI),二者作用机制各不相同,那么究竟谁能更胜一筹呢?


临床设计


这项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5月至2018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44例一线靶向药物(舒尼替尼)治疗后疾病进展(或不耐受)的mRCC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二线治疗方案,将患者分成依维莫司组(依维莫司 10 mg,qd,n=25)及阿昔替尼组(阿昔替尼 5 mg,bid,n=19),以此比较两组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

尽量保证本次研究的纳入患者他们的基线值(一线治疗方案)接近一致,减少一线治疗的不同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对44例病例进行了长期随访(中位随访时间7.5个月,最长随访时间40.0个月),随访工作由专人负责,连续进行,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临床结果

研究结果发现,依维莫司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2.0~40.0个月,中位 PFS 为 7.0个月;阿昔替尼组 PFS 为 2.0~11.0个月,中位 PFS 为 4.4个月(P=0.032)。

依维莫司组总生存时间(OS)为 2.0~40.0 个月,中位 OS 为 9.0 个月;阿昔替尼组 OS 为2.0~11.0 个月,中位 OS 为 5.6 个月(P=0.029)。

客观反应率(ORR)方面,依维莫司组 12.0%(3/25),阿昔替尼组 15.7%(3/19);

疾病控制率(DCR):依维莫司组 88.0%(22/25),阿昔替尼组 78.9%(15/19)。

依维莫司组常见不良反应为口腔炎及乏力,阿昔替尼组常见不良反应为腹泻及肝功能损害。

两者疗效比较依维莫司优于阿昔替尼,两者安全性无明显差异,故初步的观察已经显示,对于晚期mRCC 依维莫司治疗具有优势。

结语

我们在分析研究结果时发现,相较欧美患者,依维莫司的剂量更加适合中国患者人群,效果也更好。

随着临床医生对患者优化管理的重视和不良反应预防处理能力提升,有利于加强患者的依从性,通过长期随访的经验累积,证明依维莫司安全可控,保证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有利于患者坚持长期治疗,帮助患者获得“更长久的生存和更高质量的生活”。

此外依维莫司已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医保报销后每月只需花费两千元左右(按30%自付比例报销计算),大大降低了药物治疗的经济负担,性价比高。因此,综合获益考虑临床上mRCC二线治疗时可优先选择依维莫司。


为了让更多患者早用药、用好药,114肿瘤资讯联合国药集团推出肿瘤靶向药海外直购服务,价格最低可低至1折。


如有需要,请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肿瘤咨询顾问」进行咨询。



114抗癌指南导航·点击下方文字阅读更多

返回首页 | 肺 癌 | 胃 癌 | | 肝 癌 | 食管癌 | 乳腺癌 | 卵巢癌 | 肾癌 | 宫颈癌 | 胰腺癌 | 鼻咽癌 | 甲状腺癌 | 前列腺癌 | 子宫癌 | 口腔癌 | 喉 癌 | 脑肿瘤 | 白血病 | 淋巴瘤

基因检测 | 免疫检测 | 靶向治疗 | 质子治疗 | 免疫药物 | 免疫细胞 | NK细胞 | CIK细胞 | CTL细胞 | 新抗原特异性T细胞 | 肿瘤疫苗 | 临床招募



微信文章加关注.jpg

温馨提示:本文涉及医疗内容为普遍适用性建议,仅供学习和参考,最终意见以临床医师诊断为准

阅读50126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