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是一种消化道肿瘤,尤其以胰腺导管腺癌最为常见,恶性程度非常高,疾病特点可以用“三高三低”来概括:发病率增高、死亡率高、复发转移率高;早期诊断率低、手术切除率低、5年生存率低。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发展,人们对癌症的认识深入到了分子层面,将癌症按不同的基因突变“分而治之”,又按相同的基因突变“异病同治”,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
一线治疗
首选方案:化疗
其他方案:厄洛替尼+化疗
厄洛替尼是唯一被FDA推荐用于胰腺癌的口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二线治疗
首选方案:化疗
其他方案:厄洛替尼+化疗
特殊情况治疗方案
MSI / MMR异常表达的胰腺癌
帕博利珠单抗
NTRK阳性表达的胰腺癌患者
拉罗替尼、恩曲替尼
由于胰腺癌生物学行为差,即使是可切除的患者,80%仍死于术后复发或转移,30%的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术后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差于未行手术的局部进展期患者。
研究显示,有强指导意义基因突变的并采取对应化疗及靶向治疗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显著延长(7.4个月比3.8个月),患者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降低47%。
分子靶向治疗精确作用于肿瘤组织,减轻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抗肿瘤准确,不良反应少,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延长其生存期。
靶向治疗和手术联合
靶向治疗和手术联合可以为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式,从已有试验中我们可以获知靶向治疗与手术联合效果如下:
对于中期可手术的患者,手术切除了原发灶和转移的淋巴结,后续使用靶向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延长患者的复发时间。
对于肿瘤无法手术的患者,手术前进行新辅助靶向治疗,待肿瘤达到手术条件以后,再把原发灶切除,这样也可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靶向-手术-靶向治疗新模式可以降低肿瘤的复发风险,并且患者对靶向治疗的毒副反应耐受度高可以提高生存质量。
靶向治疗与放疗的联合
目前靶向治疗与放疗的联合已经在临床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望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试验证明多靶点靶向治疗联合放疗对肿瘤的抑制作用优于单靶点靶向治疗联合放疗的疗效。因此理想的联合模式是采用多靶点药物和放射治疗联合应用。
研究显示靶向药物和放疗联合使用有增效作用,根据癌细胞分子信号传导系统的研究结果,放射治疗与分子靶向作用的分子调节机制之间存在广泛的交互作用,这意味着针对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分子靶向药物理论上具有增强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的潜力。
而且,分子靶向药物还可以调节肿瘤内部血管网络的成熟度,降低肿瘤内部的组织间压力,进而改善乏氧状态,提高肿瘤的放射敏感性。
因此,由于分子靶向药物和放射治疗间作用机制的互补性,决定其具有联合增效的潜力。
靶向治疗与化疗联合
从药物联合的角度看,已有试验表明靶向治疗与化疗联合不仅不会出现拮抗,还能够显著延缓耐药,这为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靶向治疗联合化疗临床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临床数据表明,相比于单用靶向治疗而言,靶向治疗联合化疗可以延缓耐药。
2.靶向治疗联合化疗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以及抑制肿瘤活化的信号通路,如:AKt信号通路等。
3.联合治疗的毒副反应可耐受且基本可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除患者担心毒副反应的后顾之忧。
靶向治疗与免疫药物联合
临床数据显示靶向治疗与免疫药物可以联合使用,并且还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例如PD-1/PD-L1抑制剂能够提高肿瘤对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敏感性,并且提高抗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疗效,部分有效率甚至高达90%。
靶向治疗能够通过增强肿瘤抗原性、促进免疫杀伤作用等方式对免疫治疗起到协同增强作用,同时免疫治疗不易耐药,因此,靶向联合免疫治疗不仅延长了靶向药的耐药时间,而且药物联用也增强了免疫治疗的疗效;
但是目前尚没有更多数据支持所有的靶向药物均可与免疫药物联合使用,因此,患者在治疗时需要遵循主治医师的指导,切不可盲目用药。
胰腺癌是一种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困难,传统治疗效果不佳,中位生存期不足1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靶向治疗和细胞免疫治疗也有了质的飞跃,使其成为胰腺癌继手术治疗、放疗、化疗之后的重要辅助治疗方法。
随着对胰腺癌微环境认识的不断深入、有望为胰腺癌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为了让更多患者早用药、用好药,114联合国药集团提供肿瘤靶向药海外直购服务,帮您低价购买海外新药及仿制药。
如有需要,请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肿瘤咨询顾问」进行咨询。
114抗癌指南导航·点击下方文字阅读更多
温馨提示:本文涉及医疗内容为普遍适用性建议,仅供学习和参考,最终意见以临床医师诊断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