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洛替尼优化了与ATP结构域的结合,可克服对格列卫(伊马替尼)耐药的基因突变,在总体上可以被很好地耐受。目前,对于尼洛替尼出现耐药的报道甚少,通常情况下,不同患者耐药周期各不相同。
一项体外研究表明,尼洛替尼的耐药机制可能与bcr-abl、HO-1及mdrl高表达,同时下调caspase-3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有关。
有观点认为,只要病人持续受益,治疗应持续进行。建议出现耐药后,患者应在临床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后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普纳替尼作为新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对BCR-ABL阳性白血病,如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Ph+ALL)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甚至在对当前市场上供应的第一、二代TKIs出现耐药(如T315I突变)的情况下仍有效。
2013年12月20日,由于普纳替尼为T315I基因突变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唯一选择,故FDA在对其进行了风险效益评估,限制了适应证、添加了黑框警示与治疗相关的动脉血栓形成和肝脏毒性风险,在安全监控下再次批准其上市。
目前普纳替尼尚未进入中国市场,鉴于普纳替尼的不良事件的高发率,及美国、欧盟、日本对其临床使用的安全警示,应评估中国患者使者普纳替尼的受益-风险关系,确保中国患者的用药安全。
114联合国药集团提供肿瘤靶向药海外直购服务,帮您低价购买海外新药及仿制药。
如有需要,请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肿瘤咨询顾问」进行咨询。
114抗癌指南导航·点击下方文字阅读更多
温馨提示:本文涉及医疗内容为普遍适用性建议,仅供学习和参考,最终意见以临床医师诊断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