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布替尼是什么药?

品牌图-文章用.jpg


伊布替尼是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套细胞淋巴瘤(MCL)。


MCL和CLL均属于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难治愈性和易复发性,常用的化学免疫疗法不具备靶向性,常发生3或4级不良反应。


伊布替尼可与B淋巴细胞形成、分化、信息传递和生存所必需的BTK靶向性结合,不可逆地抑制BTK的活性,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


且口服后吸收迅速,1~2h达最大血药浓度,不良反应属于1或2级,将成为治疗CLL和MCL的新选择。


伊布替尼作用机理

伊布替尼是一种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主要通过结合BTK激酶抑制其活性。


BTK是B细胞受体(BCR)信号通路的重要调节因子,在B细胞的成熟、分化、增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BTK抑制剂可通过抑制BCR通路而影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及套细胞淋巴瘤(MCL)的淋巴细胞增殖。


与此同时,其可通过作用于细胞因子受体,影响细胞归巢,动员淋巴细胞进入循环,这是伊布替尼在成熟B细胞肿瘤患者中具有良好疗效和治疗反应的重要原因。


除BCR外,BTK作为关键因子还参与了调控其它重要通路(如EGFR、ITK、TEC等),通过抑制BTK来抑制其它相应的通路而发挥协同治疗作用。


伊布替尼研发历程

RESONATE-2研究是评估伊布替尼与苯丁酸氮芥对CLL/SLL患者的疗效的一项III期研究,结果显示:

伊布替尼和苯丁酸氮芥组的PFS率分别为74%和16%,降低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86%;


有del(11q)和无del(11q)患者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分别降低97%和81%,有IGHV和无IGHV突变患者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分别降低84%和91%;


两组48个月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6%和76%;伊布替尼组ORR 92%。


伊布替尼上市历程

自2013年首次获批至今,伊布替尼已斩获了美国FDA的7项适应症批准,包括套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等。


2017年,伊布替尼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商品名:亿珂),进入中国市场。2018年,它成为了17个被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的抗肿瘤药之一。


展望

伊布替尼的问世使套细胞淋巴瘤等疾病的治疗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由化疗或免疫化疗转变为真正的无化疗治疗,疗效好、副作用少且可持续治疗。


伊布替尼与其他非化疗药物联合治疗,在副作用可接受条件下,进一步改善了淋巴瘤患者疗效。


另外,伊布替尼于2018年10月10日被纳入中国国家医保目录,这无疑为国内更多的淋巴瘤患者带来了机会。


我们相信,伊布替尼未来必会成为套细胞淋巴瘤和慢淋白血病的主要治疗药物,持续推动“无化疗时代”的发展,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114联合国药集团提供肿瘤靶向药海外直购服务,帮您低价购买海外新药及仿制药。


如有需要,请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肿瘤咨询顾问」进行咨询。



114抗癌指南导航·点击下方文字阅读更多

返回首页 | 肺 癌 | 胃 癌 | | 肝 癌 | 食管癌 | 乳腺癌 | 卵巢癌 | 肾癌 | 宫颈癌 | 胰腺癌 | 鼻咽癌 | 甲状腺癌 | 前列腺癌 | 子宫癌 | 口腔癌 | 喉 癌 | 脑肿瘤 | 白血病 | 淋巴瘤

基因检测 | 免疫检测 | 靶向治疗 | 质子治疗 | 免疫药物 | 免疫细胞 | NK细胞 | CIK细胞 | CTL细胞 | 新抗原特异性T细胞 | 肿瘤疫苗




温馨提示:本文涉及医疗内容为普遍适用性建议,仅供学习和参考,最终意见以临床医师诊断为准

阅读50165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