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有严重副作用的化疗,靶向治疗是相对安全的。但是,使用靶向药物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副作用,同一种靶向药在不同患者身上产生的副作用也不同。
药物的不良反应会影响生活质量,从而间接影响临床疗效,因此选择合适的药物,并积极关注和处理不良反应,才能够确保患者从治疗当中长期获益。
血液学不良反应
包括血小板计数减少、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血红蛋白降低。大约 75%的首次血液学不良反应出现在服药后的六周内。在服药过程中,建议每周进行一次血常规检查。
当出现≥3 级血液学不良反应时,应进行对症处理和暂停用药,至少隔天进行一次血常规检查,待相关血液学不良反应缓解至用药条件后可以恢复用药。
患者及家属应警惕是否发生皮下及黏膜出血,如皮肤淤斑、紫癜、口鼻腔及牙龈出血等,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可引起胃肠道大量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内出血,危及生命,长期出血易引起贫血,必要时可能需要输注血小板治疗;
家属应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贫血的一些症状如:皮肤粘膜苍白、呼吸心率加快等。严重贫血应在医师指导下补充造血所需元素或因子(如治疗性铁剂、造血生长因子或造血刺激药物),甚至可能需要进行输血治疗;
中性粒细胞是占比最高、抵御感染的主要白细胞;家属应关注患者是否在用药期间出现疑似感染的可能,体征、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寒战、头晕、气短、无力或出血/或瘀伤倾向加重。考虑并发感染应立即报告医师,并予以积极治疗。
乏力
患者主要表现为体力、情绪或精神上疲倦的感觉,活动和休息时感觉虚弱、筋疲力尽,无法通过休息得到缓解。家属可教给患者缓解疲劳的方法,如将事情按轻重缓急分级,先做重要的事情,在精力最充沛时做必要的事;
白天通过游戏、音乐、读书等方式放松自己,尽量保持活力,避免白天长时间睡觉,以防夜间睡不着;夜间不做运动,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含咖啡因饮料。
发热
家属应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减轻心理负担。根据发热程度,每日监测体温,保持房间通风、空气清新、湿度适宜。根据发热程度给予对症处理,如适当增减衣物、多饮水、应用降温药物并观察药物疗效,可进行静脉补液或温水擦浴、冰袋等进行物理降温。
发热应主动报告主治医师,如果非药物副作用,考虑感染可能还需要抗生素治疗。
恶心、呕吐
家属应及时询问患者的感受,告知患者消化道反应是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一般可自行缓解,以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若出现呕吐,家属要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呕吐物的颜色、性状和量。
期间,患者应注意饮食卫生,少食多餐,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勿食甜食、易产气、油腻、粗糙、辛辣的食物;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呕吐后帮助患者用清水漱口,并及时清理呕吐物,保持口腔清洁,避免不良刺激;必要时遵医嘱可予甲氧氯普胺类药物口服,症状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止吐药。
腹泻
若出现腹泻,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肛周,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必要时可涂搽鞣酸软膏。遵医嘱给予止泻药、益生菌制剂,鼓励患者多卧床休息,多饮水,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进食生、冷、硬、刺激性大的食物。
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补充液体、电解质。因消化功能障碍致营养缺乏的患者,可静脉给予营养支持。
食欲下降
靶向药物的胃肠道反应可影响食欲,可以在医师指导下,配合口服甲地孕酮分散片以増进食欲,同时可以调节饮食,做到色、香、味俱全,多以易消化清淡饮食为主,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但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禁食油炸、油腻等高脂肪食物。
除以上常见副作用外,因患者个体差异不同,可能还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其他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包括: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血肌酸磷酸激酶升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血钾降低、血钙降低、血胆红素升高、血肌酐升高、QTc 间期延长、尿蛋白、尿葡萄糖、血免疫球蛋白 G 降低/升高、疲乏、外周水肿、软组织炎症、口腔溃疡、消化不良、腹痛、心包积液、肺部感染、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呼吸道感染、坏疽、皮疹、过敏性皮炎、瘙痒、头痛、头晕、嗜睡、憋闷感、呼吸急促、咳嗽、咳痰、上气道梗阻、背痛、关节痛、肌痛、颈痛、肢体疼痛、淋巴结病、淋巴结疼痛、肾功能不全、血尿症、认知障碍、静脉血栓等。
在患者可以耐受的情况下,通常无需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一般会在停药后自行消退,如果因持续用药导致副作用加重,需及时就医,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减量或停药并进行对症治疗;当出现患者不能耐受的不明原因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处理,避免因用药导致对健康的进一步损伤。
114联合国药集团提供肿瘤靶向药海外直购服务,帮您低价购买海外新药及仿制药。
如有需要,请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肿瘤咨询顾问」进行咨询。
114抗癌指南导航·点击下方文字阅读更多
温馨提示:本文涉及医疗内容为普遍适用性建议,仅供学习和参考,最终意见以临床医师诊断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