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入组了65岁以上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或因伴发疾病无法接受高剂量ASCT化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ECOG体力评分0-2分。
患者按1:1随机接受D-VMP或VMP方案治疗。
VMP(硼替佐米1.3 mg/m2皮下注射,第1个周期每周两次,第2-9个周期每周一次;美法仑9 mg/m2,每周期第1-4天口服;泼尼松60 mg/m2每周期第1-4天口服)共9个周期。
达雷妥尤单抗16 mg/kg静脉输注,第1个周期每周一次,第2-9个周期每3周一次,其后每4周一次直至疾病进展。口服或静脉滴注地塞米松以控制输注相关反应。
706例患者中,东亚患者91例(D-VMP,n=47;VMP,n=44),其中日本患者50例(D-VMP,n=24;VMP,n=26),韩国患者41例(D-VMP,n=23;VMP,n=18)。
东亚人群平均年龄71岁(范围64-93岁)。15例为细胞遗传学高风险患者(D-VMP,n=9;VMP,n=6)。
日本患者中D-VMP组和VMP组分别有3例和8例因不良反应停药(8% vs. 19%),而与之相似,韩国患者中分别有6例和12例(9% vs. 17%)因不良反应停药。
疗效
东亚人群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6.9个月(0.2-23.4)。D-VMP组的中位PFS延长[未达到 vs. 15.4个月,HR=0.25(0.10-0.60)]。
18个月D-VMP组PFS率[82%(65%-91%)]高于VMP组[48%(27%-66%)]。
东亚患者中,D-VMP组ORR高于VMP组(94% vs. 80%),包括达到CR(49% vs. 21%)、VGPR(81% vs. 52%)以上的患者比例均更高。
日本患者中,D-VMP和VMP组的ORR为96% vs. 92%,韩国患者中分别为91% vs. 61%(表)。
日本患者D-VMP与VMP组MRD阴性率(10-5)分别为33%和8%,韩国患者为17%和0%。
安全性
东亚人群任何级别治疗相关(D-VMP或VMP)不良反应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和淋巴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分别为66% vs. 57%、36% vs. 32%和32% vs. 23%。
达雷妥尤单抗引起的输注相关反应发生率为40%,但无患者因输注反应而退出试验。任何级别和3/4级肺炎的发病率与全球人群的安全性数据一致。
ALCYONE研究东亚人群亚组分析显示,VMP方案中加入达雷妥尤单抗治疗日本和韩国NDMM患者同样有效,且不增加安全风险。
尽管东亚患者样本量有限,但D-VMP的获益与ALCYONE全球人群一致。
如有需要,请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肿瘤咨询顾问」进行咨询。
114抗癌指南导航·点击下方文字阅读更多
温馨提示:本文涉及医疗内容为普遍适用性建议,仅供学习和参考,最终意见以临床医师诊断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