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那度胺和R-CHOP药物联合效果怎么样

品牌图-文章用.jpg


研究背景


MYC重排阳性的大B细胞淋巴瘤(MYC+ LBCL)患者对标准R-CHOP方案治疗效果较差,回顾性研究显示其完全缓解率低于50%,2年总生存率仅约35%。

来那度胺作为一种免疫调节药物,能够下调B细胞内MYC及其靶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在第60届ASH年会上,Martine等开展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单臂II期研究,评估了来那度胺联合R-CHOP(R2-CHOP)方案在新诊断MYC+LBCL患者中的有效性。


研究方法


该研究主要对象为初诊MYC(+)的II至IV期的LBCL成年患者。治疗包括6个周期R-CHOP-21标准剂量方案,同时口服来那度胺15 mg(d1-d14),结束后再加用2周期利妥昔单抗巩固,所有患者均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支持治疗以及鞘内注射甲氨蝶呤预防中枢浸润。

再分别于治疗开始前(基线)、治疗3个周期后(中期)和治疗结束时(End-of-Therapy,EOT)进行PET-CT扫描评估病情(Deauville 五分法)。

此外,还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诊断标本进行回顾分析,包括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查和BCL2/BCL6的FISH分析,并且采用HANS法和基因表达谱法(Lymph2Cx)对细胞起源进行精确分类。

该试验的主要终点指标设立为EOT PET-CT扫描的完全代谢缓解(complete metabolic response,CMR),由2名核医学医生进行独立诊断,意见不一致时,再由第三名医生进行评判。

次要终点指标包括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及中期PET-CT对EOT PET-CT扫描的预测价值,数据截止日期为2018年7月4日。

临床效果

从2015年4月到2018年2月,共有85名患者分别在20家医院接受治疗。至数据截止日期时,该研究已完成了对前60名患者的数据管理、病理及影像学检查。其余病人仍在接受治疗或近期才完成治疗。

在前60名患者中,有58名患者接受了最终的疾病特征分析。其中FISH结果显示,有41例(71%)存在MYC和BCL2和/或BCL6重排阳性(“双打击”或“三打击”),11例(19%)仅有单一MYC重排,6例(10%)有MYC重排,但缺乏BCL2和BCL6的信息。

主要终点EOT PET-CT结果显示36例(62%)为CMR,2例(3%)为部分代谢缓解(partial metabolic response, PMR),20例(34%)显示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 PD)。

在中期PET-CT检查中,有39例(67%)CMR,18例(31%)PMR,治疗结束后,39例CMR患者中有29例仍为CMR,10例进展为PD;

18例PMR患者中,7例转为CMR,2例仍在PMR,9例显示PD。

1例患者在两个周期后因进展退组。在治疗过程中,3级不良反应事件(Adverse Events,AEs)共出现26例(43%),4级AEs9例(15%)。

最常见的3-4级AEs是胃肠道疾病、感染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7例患者共报告了55例AEs并且全部住院,1例患者因3级腹泻失访。

该研究的随访时间中位数为17.2个月,PET-CT扫描显示CMR为62%,1年预测OS为79%(CI 66%~88%),DFS为74%(CI 59%~85%),PFS 60%(CI 47%~72%)。

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没有显著的预后因素以实现CMR或延长生存期。

结论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针对初诊MYC(+)LBCL患者的前瞻性试验。R2-CHOP方案显示出了可接受的毒性和良好的疗效。

2018年12月,研究者将会完成对85名注册病人的所有治疗和主要终点指标的分析,并将进行更多的生物学研究.

为了让更多患者早用药、用好药,114肿瘤资讯联合国药集团推出肿瘤靶向药海外直购服务,价格最低可低至1折。


如有需要,请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肿瘤咨询顾问」进行咨询。



114抗癌指南导航·点击下方文字阅读更多

返回首页 | 肺 癌 | 胃 癌 | | 肝 癌 | 食管癌 | 乳腺癌 | 卵巢癌 | 肾癌 | 宫颈癌 | 胰腺癌 | 鼻咽癌 | 甲状腺癌 | 前列腺癌 | 子宫癌 | 口腔癌 | 喉 癌 | 脑肿瘤 | 白血病 | 淋巴瘤

基因检测 | 免疫检测 | 靶向治疗 | 质子治疗 | 免疫药物 | 免疫细胞 | NK细胞 | CIK细胞 | CTL细胞 | 新抗原特异性T细胞 | 肿瘤疫苗 | 临床招募



微信文章加关注.jpg

温馨提示:本文涉及医疗内容为普遍适用性建议,仅供学习和参考,最终意见以临床医师诊断为准

阅读50051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