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癌是一大类癌症的统称,是始于头颈部如口、鼻、咽、喉、鼻窦和唾液腺等部位的肿瘤。
头颈部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常见症状易与普通发炎的情况相混淆,因此绝大部分患者诊断时就已经为局部晚期。
晚期或复发转移性患者,则需多种治疗方式联合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靶向治疗的诞生,改变了复发性/转移性头颈部鳞癌的治疗格局,填补了头颈部鳞癌领域靶向治疗的空白。
初治性头颈部肿瘤(非鼻咽癌)
首选方案
化疗+同步放疗
其他方案
西妥昔单抗
帕博利珠单抗
复发、难治性肿瘤治疗
一线治疗
首选方案
西妥昔单抗+化疗
帕博利珠单抗+化疗
帕博利珠单抗(用于PD-L1表达CPS≥1的肿瘤)
其他方案
西妥昔单抗+化疗
西妥昔单抗单药
二线治疗
首选方案
纳武利尤单抗(如果在铂类治疗中或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
帕博利珠单抗(如果在铂类治疗中或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
其他方案
西妥昔单抗+化疗
帕博利珠单抗+化疗
西妥昔单抗单药
阿法替尼
用于某些情况的方案
NTRK治疗(适用于NTRK基因融合阳性的肿瘤)
拉罗替尼
恩曲替尼
HER2靶向治疗(适用于HER2+肿瘤)
曲妥珠单抗
仑伐替尼(适用于腺样囊性癌)
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不同分子靶点药物的研发,实体肿瘤的靶向治疗进展迅速,给晚期头颈部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
从2000年到2013年,肿瘤的综合治愈率从45%提升到67%,靶向治疗联合其他治疗手段,犹如“导弹”般跟踪杀灭癌细胞,使头颈部肿瘤治疗更加高效精准,且副反应较小,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靶向治疗和手术联合
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不同分子靶点药物的研发,实体肿瘤的靶向治疗进展迅速,给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带来了福音。
难治性前列腺癌,过去总体生存时间仅为1年左右。随着新型药物的使用,部分患者生存期可以延长到2~3年。
分子靶向治疗精确作用于肿瘤组织,减轻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抗肿瘤准确,不良反应少,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延长其生存期。
靶向治疗与放疗的联合
目前靶向治疗与放疗的联合已经在临床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望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试验证明多靶点靶向治疗联合放疗对肿瘤的抑制作用优于单靶点靶向治疗联合放疗的疗效。因此理想的联合模式是采用多靶点药物和放射治疗联合应用。
研究显示靶向药物和放疗联合使用有增效作用,根据癌细胞分子信号传导系统的研究结果,放射治疗与分子靶向作用的分子调节机制之间存在广泛的交互作用,这意味着针对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分子靶向药物理论上具有增强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的潜力。
而且,分子靶向药物还可以调节肿瘤内部血管网络的成熟度,降低肿瘤内部的组织间压力,进而改善乏氧状态,提高肿瘤的放射敏感性。
因此,由于分子靶向药物和放射治疗间作用机制的互补性,决定其具有联合增效的潜力。
靶向治疗与化疗联合
从药物联合的角度看,已有试验表明靶向治疗与化疗联合不仅不会出现拮抗,还能够显著延缓耐药,这为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靶向治疗联合化疗临床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临床数据表明,相比于单用靶向治疗而言,靶向治疗联合化疗可以延缓耐药。
2.靶向治疗联合化疗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以及抑制肿瘤活化的信号通路,如:AKt信号通路等。
3.联合治疗的毒副反应可耐受且基本可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除患者担心毒副反应的后顾之忧。
靶向治疗与免疫药物联合
临床数据显示靶向治疗与免疫药物可以联合使用,并且还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例如PD-1/PD-L1抑制剂能够提高肿瘤对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敏感性,并且提高抗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疗效,部分有效率甚至高达90%。
靶向治疗能够通过增强肿瘤抗原性、促进免疫杀伤作用等方式对免疫治疗起到协同增强作用,同时免疫治疗不易耐药,因此,靶向联合免疫治疗不仅延长了靶向药的耐药时间,而且药物联用也增强了免疫治疗的疗效;
但是目前尚没有更多数据支持所有的靶向药物均可与免疫药物联合使用,因此,患者在治疗时需要遵循主治医师的指导,切不可盲目用药。
先进的治疗手段不断涌现,不断给头颈鳞癌患者带来新的曙光和新的希望。
随着西妥昔单抗获批一线治疗复发转移头颈部鳞癌,其临床应用有望和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一样广泛,从而使中国复发转移头颈部鳞癌患者接受西妥昔单抗的比例大大增加,提高中国晚期头颈部鳞癌治疗的整体水平,使患者生存时间和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另一方面,作为凶险程度较高的癌症之一,预防、及时诊断、及早治疗,更有利于大幅改善头颈部鳞癌患者的预后。因此,请务必定期体检,如有相关症状请及时进行医学检查。
为了让更多患者早用药、用好药,114联合国药集团提供肿瘤靶向药海外直购服务,帮您低价购买海外新药及仿制药。
如有需要,请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肿瘤咨询顾问」进行咨询。
114抗癌指南导航·点击下方文字阅读更多
温馨提示:本文涉及医疗内容为普遍适用性建议,仅供学习和参考,最终意见以临床医师诊断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