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肝手术切除技术主要是包括入肝和出肝血流控制技术、肝脏离断技术以及止血技术。术前三维可视化技术有助于在获得肿瘤学根治性的前提下,设计更为精准的切除范围和路径以保护剩余肝脏的管道。
腹腔镜肝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回顾性研究发现腹腔镜肝切除的长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似,但仍有待前瞻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已有证据显示腹腔镜肝切除术后病人预后优于射频消融,特别是肿瘤位于周边部位;在有经验的中心,腹腔镜肝切除出血更少;
ICG 荧光、3D 腹腔镜、机器人辅助将成为腹腔镜肝切除的重要工具,并将有助于提高肝癌病人手术切除效果。
解剖性切除与非解剖性切除均为常用的手术技术。有研究发现宽切缘(切缘距离肿瘤边界较大)的肝切除效果优于窄切缘的肝切除,特别是对于术前可预判存在微血管癌栓的病人。
对于巨大肝癌,可采用不游离肝周韧带的前径路肝切除法。
对于多发性肝癌,可采用手术切除结合术中局部消融(如射频消融等)方式治疗。
对于门静脉癌栓者,行门静脉取栓术时应暂时阻断健侧门静脉血流,防止癌栓播散。
对于肝静脉癌栓或腔静脉癌栓者,可行全肝血流阻断,尽可能整块去除癌栓。
合并右心房癌栓者,可经胸切开右心房取出癌栓,同时切除肝肿瘤。
合并腔静脉或右心房癌栓时手术风险较大,应慎重选择。
对于肝癌伴胆管癌栓者,在去除癌栓的同时,若肿瘤已侵犯部分胆管壁,则应同时切除受累胆管并重建胆道,以降低局部复发率。
因切除范围较大而导致剩余肝脏体积过小引起剩余肝脏功能不全,是影响根治性切除的主要原因。
为了提高肝癌的可切除性,可采用如下方法:
(1)术前 TACE 可使部分不能 I 期手术切除病人的肿瘤缩小后再切除。
(2)经门静脉栓塞(Portal vein embolization,PVE)主瘤所在半肝,使剩余肝脏代偿性增生后再切除肿瘤。
临床报道其并发症不多,但需 4~6 周时间等待对侧肝脏体积增生,为减少等待期间肿瘤进展的风险,可考虑与 TACE 联合。
(3)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ALPPS),适合于预期剩余肝脏体积占标准肝脏体积小于 30%~40%的病人。
术前评估非常重要,需要综合考虑肝硬化程度、病人年龄、短期承受两次手术的能力等;此外可借助腹腔镜技术或消融技术等降低二次手术的创伤。
ALPPS 可在短期内提高肝癌的切除率,但同时也存在高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初步的观察结果显示 ALPPS 治疗巨大或多发肝癌的效果优于 TACE。
需注意短期内两次手术的创伤以及二期手术失败的可能性,建议谨慎、合理地选择手术对象。
(4)对于开腹后探查发现肝硬化程度较重、肿瘤位置深在、多结节的肝癌,术中局部消融可降低手术风险。
114抗癌指南导航·点击下方文字阅读更多
温馨提示:本文涉及医疗内容为普遍适用性建议,仅供学习和参考,最终意见以临床医师诊断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