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的方式有哪些?

品牌图-文章用.jpg


按照治疗方式分类


远距离放射治疗

照射装置远离病人,射线通过人体表面及体内正常组织到达瘤组织,故也称为外照射。


这是目前放射治疗中应用最多的方法。体内的剂量分布取决于射线的类型(X线、电子线)能量、源皮距、内组织的密度等。


其中立体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放疗(IMRT)是当今肿瘤放疗最先进的技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出现使得放射治疗进入了新的阶段—精确治疗阶段。


IMRT的特点: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照射,可达到“四最”,即靶区接受的剂量最大、靶区周围正常组织量最小、靶区的定位和照射最准及靶区内剂量分布最均匀。


1.远距离放射治疗常用放射源:高能X线、高能电子线及Co。


2.远距离放射治疗照射方式


1)常规分割放射治疗(CF):每天治疗1次,每周次,分次量为1.8~2Gy,疗程4~8周。


总剂量为50~80Gy,即有足够放射剂量控制肿瘤,最大限度避免放射急性反应。


2)超分割放射治疗(HF):是指每天2次,但每次分割剂量低于常规剂量,间隔6小时以上,总剂量增加15%~20%。超分割放疗能保护晚期反应组织。


3)加速超分割放射(AHF):用比常规分割分次量小的剂量,增加分次次数,总剂量提高而总疗程缩短,适应快速增殖的肿瘤。


4)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在照射野方向上,使高剂量区分布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病变(靶区)形状一致,减少肿瘤周围组织的放射剂量,提高肿瘤照射量,提高治疗增益比的物理措施,是一种高精度的放疗。


其不足是剂量分布的均匀性不理想。


5)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简称调强放疗(IMRT,是目前放射治疗最先进的技术,它以直线加速器为放射源,由立体定位摆位框架、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及电动多叶准直器等部分组成。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是射野形状和肿瘤形状相适合,照射的最终剂量分布在三维方向上与肿瘤的形状一致。


其临床结果可明显增加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并减少正常组织的损伤,提高了治疗增益比。


适用于颅内肿瘤、头颈部肿瘤、脊柱(髓)肿瘤、胸部肿瘤、消化、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全身各部位转移癌。


6)X(y)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利用立体定向技术进行病变定位,多个小野三维集束照射靶区,给予单次大剂量照射致病变组织破坏的一种治疗技术。


X刀和y刀是集立体定向技术、影像学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放射物理技术于一体的一种大剂量放疗,在一定条件下能获得类似手术治疗的效果,也称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其优点是病人痛苦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多适用于头部治疗,X刀适用病变直径<5cm,y刀适用病变直径<3cm,其一次大剂量照射可直接导致内皮细胞损害和微循环障碍,导致明显神经元变性和灰质坏死。


照射后病理学改变是一种凝固性坏死,坏死区最后被增生的胶质瘢痕代替,在坏死区和瘢痕区伴有水肿。


放疗反应的出现主要与病灶周围正常组织接受一定放射剂量的散射有关,通常发生在治疗后1~6个月。


7)全身放射治疗(TBI):

  • 全身照射的主要作用为联合化疗的抗癌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即尽可能杀灭体内残留的恶性肿瘤细胞或骨髓中的异常细胞群;

  • 抑制受者的免疫反应,减少排斥;

  • 腾空骨髓的造血空间,以利造血干细胞的植入,使移植的净化造血干细胞在骨髓空间中增殖、分化,重建正常造血功能及免疫功能,保证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


主要应用于急性白血病、霍奇金病、骨髓瘤等疾病骨髓移植前的预处理。


近距离放射治疗(含腔内治疗)

又称内照射是把密封的放射源置于需要治疗的组织内(组织间治疗)或人体天然体腔内(腔内治疗)。


放射源与治疗靶区的距离为0.5-5cm。临床上多用作外照射的补充治疗手段。内照射技术包括腔内或管内组织间、手术中、敷贴及模治疗等。


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有55Cs、192Ir、60Co、53I、103Pd,适用于人体自然腔隙,如宫腔、阴道、鼻咽和食管等。


和外照射比较,近距离治疗具有治疗距离短、周边剂量迅速跌落等特点。


因此,可以提高肿瘤照射量而有效地保护正常组织和邻近的重要器官,治疗部位的功能保持也比单纯外放射要好。


放射性核素治疗

是利用人体的器官、组织对某种放射性核素的选择性吸收的特点,将该种放射性核素经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方式进入人体内进行治疗,如Ⅰ治疗甲状腺癌等。


由于放射源是开放的,防护要求更严格。


按照治疗目的分类


根治性放疗

希望放射治疗彻底杀灭肿瘤病人生存较长时间而无严重后遗症发生。放射治疗剂量与周围正常组织的耐受量相近,常采用常规和非常规分割放疗。


根治性放疗首选的肿瘤为头面部皮肤癌、鼻咽癌、扁桃体癌、口咽癌。通过根治性放疗获得满意疗效的肿瘤为口腔癌、喉癌、精原细胞瘤、霍奇金病、宫颈癌、食管癌、肺癌。


姑息性放疗

是指对一些无法治愈的晚期肿瘤病人,经过给予适当剂量的放疗,达到缓解某些症状、解除痛苦和适当延长病人生存时间的目的。


其特点为一般采用单次剂量较大、次数较少的分割照射方式,总剂量是肿瘤根治量的2/3。姑息性放疗效果显著,可转为根治性放疗。


姑息性放疗适用于对放疗敏感、有远处转移的肿瘤,因肿瘤引起的症状如出血、梗阻、疼痛、神经症状等,肿瘤转移灶如脑转移、骨转移等。


综合性治疗

为提高肿瘤治疗效果,目前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如放疗与手术的综合治疗(包括术前放疗、术中放疗、术后放疗),放疗与化疗的综合治疗(包括序贯疗法、同步疗法、交替治疗),放疗与热疗的综合治疗(热疗能提高放疗敏感性),放射保护剂(能选择性对正常组织进行保护)。



114抗癌指南导航·点击下方文字阅读更多

返回首页 | 肺 癌 | 胃 癌 | | 肝 癌 | 食管癌 | 乳腺癌 | 卵巢癌 | 肾癌 | 宫颈癌 | 胰腺癌 | 鼻咽癌 | 甲状腺癌 | 前列腺癌 | 子宫癌 | 口腔癌 | 喉 癌 | 脑肿瘤 | 白血病 | 淋巴瘤

基因检测 | 免疫检测 | 靶向治疗 | 质子治疗 | 免疫药物 | 免疫细胞 | NK细胞 | CIK细胞 | CTL细胞 | 新抗原特异性T细胞 | 肿瘤疫苗




温馨提示:本文涉及医疗内容为普遍适用性建议,仅供学习和参考,最终意见以临床医师诊断为准

阅读50339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