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基因检测”有必要吗?

品牌图-文章用.jpg


全球顶级学术杂志有研究表明,基于基因检测的精准治疗,可以将癌症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一半以上,将癌症成为慢性病变为可能。肿瘤的基因检测是用来指导患者精准用药的。


目前,基因检测在多数情况下是要自费,且检测费用根据检测项目的不同而不同,少则三千,多则两万,给许多患者和家庭造成了经济压力。


因此,许多患者在病情进展,医生要求再做一次基因检测时,难免有这样的疑虑:我不是做过一次基因检测了吗?一个人的基因还会变吗?有必要再做一次吗?


“二次基因检测”有必要吗?


事实上,肿瘤组织内的基因,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新的随机的突变。各种治疗手段可能会影响突变发生的频率,也就是说原来是平均每10万个细胞每天突变1次,现在可能变成了平均每1万个细胞每天都要突变1次。


其实基因检测可分为两大类,针对先天突变的胚系检测和针对后天突变的体系检测,前者主要用于卵巢癌等癌肿,而目前肺癌中的检测均针对后天突变,也就是说,检测的目标是肿瘤组织的突变基因。


肿瘤组织的基因状态会在抗肿瘤药物的作用下发生变化,这一点类似生物进化中的“自然选择”,因此动态监测才能发现变化了的基因状态。这也是“重复”检测的科学意义。


“重复”检测的现实理由是,目前的检测技术仍难以在敏感性和特异性上达到100%,多次检查可以发现错诊和漏诊。


哪些情况需要做“二次基因检测”


第一种情况,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情况。

患者在第一次做基因检测时,发现了肿瘤驱动基因,接受相应靶向治疗一段时间后出现了耐药,病情进展了,这时候需要行二次活检,判断耐药原因,寻找新的靶向治疗可能。


严格来说,所有这样的患者都应该接受二次活检和二次基因检测,这样才算是“精准”的医疗,因为病情发生了变化,需要再次检测才不会犯“刻舟求剑”的错误。


第二种情况是,当患者第一次基因检测时,未发现驱动基因,接受化疗后出现耐药,或可再次行基因检测寻找靶向治疗的机会。


此外,如果第一次的基因检测可信度较低,比如检测方法差(ARMS法),或者检测范围较窄(如仅行EGFR检测),则有必要采用更好的方法(ddPCR、NGS)进行更广范围的检测(至少包括EGFR、ALK、ROS-1)。


第三种情况极为罕见,第一代和第二代EGFR-TKI耐药的患者二次基因检测中20号外显子T790M突变结果为阴性,若经济条件允许,可考虑重复检测。


这种情况下T790M阳性的可能约50%,且阳性意味着可以改用高效低毒的第三代EGFR-TKI,因此NCCN指南推荐如果患者二次检测的阴性结果是通过液体活检获得的,可采用组织重复检测(这可以说是“三次”检测了)。


这种情况的发生与肿瘤异质性和检测技术的缺陷有关,多种方法检测、多次检测的必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随着精准医疗不断发展,基因检测也越来越重要,它不仅可以确定基因突变、指导用药,还可实时监测治疗效果,判断是否需要换药,是否有复发等。


基因测序正在迅速改变癌症诊断和治疗,患者和家属,应该尽量学习理解每一次基因测序的价值,不盲目乱测。同时,也要对测序结果有着正确的期望值。



点击下方图片立即预约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png


114抗癌指南导航·点击下方文字阅读更多

返回首页 | 肺 癌 | 胃 癌 | | 肝 癌 | 食管癌 | 乳腺癌 | 卵巢癌 | 肾癌 | 宫颈癌 | 胰腺癌 | 鼻咽癌 | 甲状腺癌 | 前列腺癌 | 子宫癌 | 口腔癌 | 喉 癌 | 脑肿瘤 | 白血病 | 淋巴瘤

基因检测 | 免疫检测 | 靶向治疗 | 质子治疗 | 免疫药物 | 免疫细胞 | NK细胞 | CIK细胞 | CTL细胞 | 新抗原特异性T细胞 | 肿瘤疫苗



温馨提示:本文涉及医疗内容为普遍适用性建议,仅供学习和参考,最终意见以临床医师诊断为准

阅读50902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