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肿瘤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肿瘤治疗逐渐从细胞毒性药物治疗时代过渡到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新时代。
而基因检测作为患者精准选择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导航”也同步出现在大众视野。
目前,基因检测已成为肿瘤诊疗的标准动作,可以协助临床诊断、指导治疗选择、辅助监测疾病复发和耐药、预估生存期等。
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检测已形成一套简洁易操作的流程。
对于受检者来说,基因检测的流程并不复杂,通常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1.采集样本:使用病理组织检测的患者,需要从医院病理科借出足够数量的病理切片(俗称“白片”),使用血液样本检测的患者到指定采血机构进行采血;
2.样本检测:患者缴清检测费用后,检测机构会将检测样本进行登记,送到实验室上机检测。对于不符合检测要求的样本,检测机构可能会要求受检者重新提供样本;
3.报告解读:检测机构会对检测结果进行核验,确认无误后生成检测报告,以纸质或电子版的形式发给患者,很多机构还会提供免费的报告解读服务。
通常检测机构自收到样本到出具报告一般需要7-15个工作日/自然日,如遇节假日会有所顺延。
不同检测机构所需时间有所不同,送检不同组织所需检测时间也有所不同,但基本前后需要小半个月的时间。
因此考虑使用靶向治疗的患者,应该在获得病理组织后第一时间送检,尽快拿到检测报告,以免延误病情。
肿瘤患者在手术时,医院会用取下来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测,作为判定疾病类型、指导后续治疗的依据。
病理组织会用石蜡包埋后,保存于手术医院的病理科,理论上可保存15-20年以上。
病理组织切片作为病案中的一部分,不仅对继续医疗具有基础作用和参考价值,并且也可以反映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和医疗能力,因此目前均由医疗机构统一管理。
国家卫健委颁发的《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第十九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按照病历管理和会诊管理的相关规定,建立完善的病理切片、涂片等资料的借阅和会诊制度”。
这相当于授予了医院占有和保管病理组织的权利,但又从便民利民的角度出发,根本上保障了患者在外院就医时享有借阅原病理组织切片的权利。
目前全国各地医院的管理并不统一,有些医院可以直接借出,有些医院需要交付一定押金或费用才能借出,有些医院需要看到外院申请单才会借出。
通常情况下,患者转至外院继续就医的,请外院主治医生出具用于检测的借片申请单,或病理科出具病理会诊借片申请单,都可以得到手术医院的协助。
如果患者需要自行外送切片至第三方检测机构,也可以请熟悉的医生或检测机构帮助协调出具切片证明,因为医院病理科通常不受理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切片请求。
如果目前就诊的外院主治医师无法配合,则需要尽量和手术医院病理科协商、与医院医事部等相关部门沟通,或向当地有管辖权的卫生局投诉。
如果协商、投诉未果,则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患者可以以医院无正当理由拒不外借组织切片、导致患者贻误最佳的诊疗时间且危害生命健康为由提起诉讼,请求医院借阅诊疗所需的组织切片。
外周血
1)EDTA抗管
样本要求:EDTA抗凝全血,不接收肝素抗凝、溶血、凝血标本。
样本保存:样本于4℃冷藏保存
样本送输:冰袋,全程保持2℃-8℃,72小时到达实验室
2) streck凝管
样本类型: Streck管集血,不接收采血管抗凝、溶血、凝血标本
样本保存:样本常温(18℃-25℃)保存。
样本送输:常温(18℃-25℃)送输;避免剧烈剧烈震荡导致样本溶血,72小时到达实验室
石蜡组织切片
样本保存:常温保存(25℃)
样本运输:常温运输(25℃),72小时送达实验室
肿瘤基因检测的主要原因在于肿瘤是一类高度异质性疾病,因此患者的情况也是极其多样化的,基因检测能从分子层面给医生用药予精确的指导。
基因检测流程的深度科普可以辅助患者解决检测时遇到的问题,从而帮助患者快速获取专业检测报告,指导医生为患者进行精准治疗。
点击下方图片立即预约基因检测↓↓↓
114抗癌指南导航·点击下方文字阅读更多
温馨提示:本文涉及医疗内容为普遍适用性建议,仅供学习和参考,最终意见以临床医师诊断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