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消融治疗是在影像引导下,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直接杀灭肿瘤组织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射频、微波、冷冻、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不可逆电穿孔(纳米刀)、以及无水乙醇注射治疗等。
超声、CT、DSA、MR等均可作为实施消融治疗的影像引导方式。TACE联合消融多用于不能手术切除的直径3~7 cm的单发肿瘤或多发肿瘤,效果优于单纯的TACE或消融治疗。且经TACE治疗后的肝内病灶,更易在消融时显示。
外放射治疗
常用于大体积肿瘤、伴有门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及肝外转移的IIIa期、IIIb期肝癌,多属于姑息性放疗。
由于此类患者的特殊性,外放射治疗与TACE治疗无明确序贯要求,可在TACE前、TACE后或与TACE交替进行,但现有研究更多是在TACE后使用外放射治疗。部分患者通过治疗可使肿瘤降期,重新获得手术切除机会。
内放射治疗
包括90Y微球、131I单克隆抗体、放射性碘化油、125I粒子植入等。
其中,如90Y微球、放射性碘化油等放射源本身具有栓塞材料特性,故在TAE术中即同步给药,有助于治疗肝内病灶、门静脉癌栓、下腔静脉癌栓和胆管癌栓。
TACE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原发性肝癌尚有争议,但已有大量研究及荟萃分析表明,TACE联合索拉非尼(sorafenib)治疗安全、有效,对早、中期,肝功能Child-Pugh A、B级的患者可改善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
瑞戈非尼(regorafenib)可作为索拉非尼耐受、进展,且肝功能Child-Pugh A级、状态良好患者的二线治疗方案。仑伐替尼(lenvatinib)、阿帕替尼(apatinib)等分子靶向药物在中晚期HCC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单克隆抗体(mAb)如利卡汀与TACE联合治疗,有望提高晚期HCC患者或外科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的总体生存率。
其他免疫治疗主要还包括免疫调节剂(干扰素α、胸腺肽α-1等)、免疫检查点阻断剂(CTLA-4阻断剂、PD-1/PD-L1阻断剂等)、肿瘤疫苗(树突细胞疫苗等)、细胞免疫治疗(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即CIK),均有协同肝癌TACE治疗的潜在价值。
槐耳颗粒、肝复乐、康莱特、榄香烯等中药制剂能够部分缓解肝癌症状,增强免疫功能,减轻放化疗不适,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14抗癌指南导航·点击下方文字阅读更多
温馨提示:本文涉及医疗内容为普遍适用性建议,仅供学习和参考,最终意见以临床医师诊断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