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治疗又称激素治疗。一些肿瘤对内分泌有依赖性,其癌细胞的生长受到激素的影响,可以通过应用一些激素或抗激素类物质改变肿瘤的生长环境,以抑制某种肿瘤的生长,达到治疗目的。
目前,适用于内分泌治疗的肿瘤主要包括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宫颈癌、睾丸癌、甲状腺癌、黑色素瘤等。
乳腺癌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始于1896年Beatson用卵巢切除治疗晚期乳腺癌,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在肿瘤的内分泌治疗中最为成熟和卓有成效。体内雌激素水平病理性上升,是刺激乳癌细胞增生的主要因素。
雌激素在绝经前主要由女性的卵巢分泌,绝经后由肾上腺和部分脂肪组织分泌。
乳腺细胞中存在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这些受体使得乳腺组织随着激素水平而增生。
研究表明,大约2/3的乳癌细胞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这类乳癌称为ER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40-50%的乳癌含有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这类乳癌称为PR孕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
ER雌激素受体或PR孕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对激素治疗敏感。目前认为,内分泌治疗的适应对象为ER或PR孕激素受体阳性,肿瘤生长缓慢,术后无病生存期较长,伴或不伴骨和软组织转移,无症状的内脏转移以及既往内分泌治疗有效的乳腺癌患者。
绝经前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首选他莫昔芬。对于中高复发风险的绝经前患者可考虑在辅助内分泌治疗中应用卵巢抑制剂,他莫昔芬或芳香化酶抑制剂加卵巢切除或卵巢抑制治疗5年。
他莫昔芬治疗期间,如果患者已经绝经,可以换用芳香化酶抑制剂。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又称雄激素剥夺疗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其一是去势治疗,说通俗点就是抑制睾丸分泌雄激素,其二是抗雄治疗也就是阻断雄激素与受体结合。
具体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单纯去势治疗即手术或药物去势、单一抗雄激素治疗、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疗法、早期或延迟内分泌治疗、间歇内分泌治疗等。
近年来,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的显著成果也将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阿比特龙和恩杂鲁胺应用在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结果显示阿比特龙和恩杂鲁胺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分为激素依赖型肿瘤和非激素依赖型肿瘤两型。
激素依赖型肿瘤(Ⅰ型),占子宫内膜癌80%以上,多见于绝经前妇女,组织类型多为高分化腺癌,对孕激素治疗反应好,预后好。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手段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疗、化疗、激素治疗等。其中内分泌治疗主要为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应用于子宫内膜癌的一些激素依赖性肿瘤,并取得一定疗效。
长期大量的孕激素使用,可以促使增生和癌变的子宫内膜发生逆转而分化成熟,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而雌激素拮抗剂、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以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等则可通过抑制雌激素分泌、减少或阻断雌激素受体作用等机制,抑制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在子宫内膜癌内分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卵巢癌、宫颈癌
内分泌是卵巢癌发病的最重要因素。妊娠及服用避孕药对卵巢癌有保护作用,雌激素替代治疗时卵巢癌的发病危险性增高,故卵巢癌的发生与性腺内分泌失调有密切关系。
选择性地对性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使用抗雌激素类及孕激素类药物治疗和控制卵巢癌等肿瘤,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目前较多研究认为宫颈鳞癌的发生和性激素无关,宫颈腺癌类似子宫内膜癌,与性激素有相关性。
目前针对卵巢癌的内分泌治疗药物只要包括:
a.抗雌激素类药物(如他莫昔芬,可与雌激素竞争受体,达到抗雌激素的目的,还可以诱导肿瘤细胞产生孕激素受体而提高孕激素的疗效);
b.孕激素类药物(如安宫黄体酮,具有强大的抗雌激素作用);
c.芳香化酶抑制剂(术后应用来曲唑可以延长卵巢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d.其他药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可以抑制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达那唑可以减少促性腺激素的释放,从而减少雌激素的产生,起到控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在临床工作中,对宫颈鳞癌患者无性激素治疗其他禁忌时可以应用性激素治疗,而宫颈腺癌患者应谨慎使用,原则上应与子宫内膜癌相同。
114抗癌指南导航·点击下方文字阅读更多
温馨提示:本文涉及医疗内容为普遍适用性建议,仅供学习和参考,最终意见以临床医师诊断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