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有哪些化疗方案?

品牌图-文章用.jpg


结直肠癌的化学治疗主要用于手术切除后预防复发或转移及治疗未切除尽的残留癌。


在结直肠癌的化疗领域中,最常用的化疗药物氟尿嘧啶(5-FU)目前仍占主导地位。 用药方案有下列几种:


诱导治疗

三药方案

FOLFOXIRI[23]:伊立替康 165 mg/m2,静脉输注, d1 ;奥沙利铂 85 mg/m2,静脉输注, d1 ;LV 400 mg/m2,静脉输注, d1;5-FU 1 600 mg/(m2·d)×2 d 持续静脉输注(总量 3 200 mg/m2,输注 48 小时),第 1 天开始。每 2 周重复。


双药方案

(1) 奥 沙 利 铂 为 基 础 的 方 案, 如 FOLFOX、CapeOx,具体见结肠癌辅助治疗。


(2) 伊立替康为基础的方案 :FOLFIRI :伊立替康 180 mg/m2,静脉输注 2 小时, d1 ;LV 400 mg/m2,静脉输注 2 小时, d1 ;5-FU 400 mg/m2,静脉推注,d1,然后 2 400 mg/m2, 46 ~ 48 小时持续静脉输注。每 2 周重复。


单药方案

如患者不能耐受强烈初始治疗,可使用输注 5-FU/LV 或卡培他滨(具体见辅助治疗),或单药伊立替康(伊立替康 125 mg/m2,静脉输注30 ~ 90 分钟, d1、 d8,每 3 周重复 ;或伊立替康300 ~ 350 mg/m2,静脉输注 30 ~ 90 分钟, d1,每 3 周重复);或伊立替康 180 mg/m2,静脉输注 2 小时,d1,每 2 周重复。


经上述治疗后如患者一般状况未获改善,应予最佳支持治疗。


维持治疗

OPTIMOX1 试验结果表明,在接受 FOLFOX 作为一线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采用间歇使用奥沙利铂的“打打停停”(stop and go)策略,可减少神经毒性但并不影响总生存[26]。


因此,在使用双药联合化疗 3 ~ 6 个月后,如疾病 CR/PR/SD,可停用不良反应较大的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而继续方案中的其他药物维持治疗,直到肿瘤进展,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但总生存期获益不明显。


二、三线及后续化疗选择

二线化疗方案选择取决于一线治疗方案,奥沙利铂为基础和伊立替康为基础的方案可互为一、二线。根据患者体能状况,选择单药或联合治疗方案。


三线以上化疗的患者推荐试用靶向药物或参加开展的临床试验。对在一、二线治疗中没有选用靶向药物的患者也可考虑伊立替康联合靶向药物治疗。


化疗原则

治疗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使用的药物为: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奥沙利铂、卡培他滨。


靶向药物包括西妥昔单抗(推荐用于K-ras、N-ras、BRAF基因野生型患者)、贝伐珠单抗和瑞格非尼。


1. 在治疗前推荐检测肿瘤K-ras、N-ras、BRAF基因状态,上皮生长因子受体不推荐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2. 联合化疗应当作为能耐受化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一、二线治疗。推荐以下化疗方案:FOLFOX或FOLFIRI,或联合西妥昔单抗(推荐用于K-ras、N-ras、BRAF基因野生型患者),CapeOx、FOLFOX或FOLFIRI,或联合贝伐珠单抗。


3. 三线以上化疗的患者推荐试用靶向药物或参加开展的临床试验。对在一、二线治疗中没有选用靶向药物的患者也可考虑伊立替康联合靶向药物治疗。


4. 三线及三线以上标准系统治疗失败患者推荐瑞戈非尼或参加临床试验。对在一、二线治疗中没有选用靶向药物的患者也可考虑伊立替康联合西妥昔单抗(推荐用于K-ras、N-ras、BRAF基因野生型)治疗。


5. 不能耐受联合化疗的患者,推荐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方案或卡培他滨单药,或联合靶向药物。不适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方案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可考虑雷替曲塞单药治疗。


6. 姑息治疗4~6个月后疾病稳定但仍然没有R0切除机会的患者,可考虑进入维持治疗(如采用毒性较低的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或卡培他滨单药联合靶向治疗,或暂停全身系统治疗),以降低联合化疗的毒性。


7. 对于BRAF基因V600E突变患者,如果一般状况较好,可考虑FOLFOXIRI或联合贝伐珠单抗的一线治疗。


8. 晚期患者若一般状况或器官功能状况很差,推荐最佳支持治疗。


9. 如果转移局限于肝和(或)肺,参考肝转移和肺转移治疗原则。


10.结直肠癌局部复发者,推荐进行多学科评估,判定能否有机会再次切除或放疗。如仅适于化疗,则采用上述晚期患者药物治疗原则。



114抗癌指南导航·点击下方文字阅读更多

返回首页 | 肺 癌 | 胃 癌 | | 肝 癌 | 食管癌 | 乳腺癌 | 卵巢癌 | 肾癌 | 宫颈癌 | 胰腺癌 | 鼻咽癌 | 甲状腺癌 | 前列腺癌 | 子宫癌 | 口腔癌 | 喉 癌 | 脑肿瘤 | 白血病 | 淋巴瘤

基因检测 | 免疫检测 | 靶向治疗 | 质子治疗 | 免疫药物 | 免疫细胞 | NK细胞 | CIK细胞 | CTL细胞 | 新抗原特异性T细胞 | 肿瘤疫苗




温馨提示:本文涉及医疗内容为普遍适用性建议,仅供学习和参考,最终意见以临床医师诊断为准

阅读50054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