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是判断疾病进展的重要指标,PSA复发比影像学证实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早数年。
在根治性手术和放射治疗之前、同时和之后进行内分泌治疗影响PSA预后评价的作用,因此需要根据治疗方法决定生化复发标准,同时结合影像学的证据。
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后3周应测不到PSA。PSA水平的持续升高说明有残留的前列腺癌病灶。
根治手术后,连续两次血清PSA>0.2ng/ml提示前列腺癌生化复发。生化复发不等同于临床复发和疾病进展。
放疗后前列腺仍然存在,PSA下降缓慢。PSA最低值是生化治愈的标志,也是重要的预后判断因子。
一般认为在3~5年内PSA≤0.5ng/ml的预后较好。放疗后PSA水平超过最低值2ng/ml或以上时被认为有生化复发。
近距离照射的PSA最低值目前仍未确定,有0.1ng/ml、0.2ng/ml和1.0ng/ml多个标准在比较中。
PSA动力学可能是临床复发和肿瘤特异生存的最重要的预后因素。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或放疗后PSA倍增时间(PSA doubling time,PSADT)短于3个月与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率关系密切,对于这样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辅助内分泌治疗。
内分泌治疗以PSA<0.2ng/ml为PSA最低值,也有以PSA<0.5ng/ml为最低值。
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PSA水平与预后关系密切,此时PSA降到最低值以下,治疗有效反应的持续时间更长。
直肠指诊
是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和放疗后随访的一线检查方法,可判断前列腺癌的局部复发。在前列腺区发现新结节应考虑局部复发。
经直肠超声和活检
经直肠超声与前列腺活检结合确诊局部复发。前列腺活检不作为常规的随访手段,仅对放疗复发,考虑进行补救性前列腺切除术和其他治疗的患者行活检。
骨扫描与CT/MRI
骨扫描与CT/MRI检查的目的是发现转移病灶。对无临床症状、无生化复发或生化复发早期的患者骨扫描与CT/MRI的临床意义有限,不作为常规的随访手段。
PSA>10ng/ml者以及PSADT<6个月或PSAV>0.5ng/ml者应做骨扫描与CT/MRI。
血清学检查
肝功能、肾功能和血红蛋白可了解患者的总体情况以及药物的毒性。血清碱性磷酸酶对内分泌治疗的随访有一定价值。
治愈性治疗后每3个月随访一次,2年后每6个月一次,5年后每年一次。
常规内容包括临床症状、PSA和直肠指诊等。如果直肠指诊阳性、PSA持续升高,行骨盆CT/MRI和骨扫描;存在骨痛,不论PSA水平,行骨扫描;放疗后拟行补救性前列腺切除术,应经直肠超声与前列腺活检。
内分泌治疗后每3个月查PSA,采用抗雄激素药物的监测肝功能,以后3~6个月检查一次。
病情稳定期不推荐常规影像学检查。PSA持续升高或发生骨痛,行骨扫描。疾病进展时缩短随访间期。
114抗癌指南导航·点击下方文字阅读更多
温馨提示:本文涉及医疗内容为普遍适用性建议,仅供学习和参考,最终意见以临床医师诊断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