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指导!子宫内膜癌患者如何选择靶向和免疫用药?

品牌图-文章用.jpg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由于该病早期表现为阴道易诊断,经标准治疗及辅助治疗后,多预后良好。


但是,复发性或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仍较差,治疗上也面临更少的选择,中位生存期仅7~10个月,新的治疗方式亟待发掘。


随着对肿瘤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针对癌细胞生存分子通路治疗靶点的药物陆续得以研制,涉及血管生成、DNA修复和凋亡等诸多方面。


子宫内膜癌如何选择靶向药?


HER2阳性的子宫浆液性癌


卡铂+紫杉醇+曲妥珠单抗


MSI-H/dMMR阳性


帕博丽珠单抗


MSI-H/dMMR阴性


仑伐替尼+帕博丽珠单抗


NTRK融合的进展/复发肿瘤


拉罗替尼、恩曲替尼


其他靶向药

贝伐单抗

替西罗莫司

依维莫司+来曲唑


注:方案中仅“仑伐替尼+帕博丽珠单抗”被FDA获批用于其他疗法后进展/恶化的不能接受手术/放疗的非MSI-H/dMMR患者。其他方案均为NCCN指南推荐使用。


联合用药方案有哪些?效果如何?


靶向治疗和手术联合


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不同分子靶点药物的研发,实体肿瘤的靶向治疗进展迅速,给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带来了福音。


难治性前列腺癌,过去总体生存时间仅为1年左右。随着新型药物的使用,部分患者生存期可以延长到2~3年。


分子靶向治疗精确作用于肿瘤组织,减轻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抗肿瘤准确,不良反应少,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延长其生存期。


靶向治疗与放疗的联合


目前靶向治疗与放疗的联合已经在临床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望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试验证明多靶点靶向治疗联合放疗对肿瘤的抑制作用优于单靶点靶向治疗联合放疗的疗效。因此理想的联合模式是采用多靶点药物和放射治疗联合应用。


研究显示靶向药物和放疗联合使用有增效作用,根据癌细胞分子信号传导系统的研究结果,放射治疗与分子靶向作用的分子调节机制之间存在广泛的交互作用,这意味着针对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分子靶向药物理论上具有增强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的潜力。


而且,分子靶向药物还可以调节肿瘤内部血管网络的成熟度,降低肿瘤内部的组织间压力,进而改善乏氧状态,提高肿瘤的放射敏感性。


因此,由于分子靶向药物和放射治疗间作用机制的互补性,决定其具有联合增效的潜力。


靶向治疗与化疗联合


从药物联合的角度看,已有试验表明靶向治疗与化疗联合不仅不会出现拮抗,还能够显著延缓耐药,这为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靶向治疗联合化疗临床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临床数据表明,相比于单用靶向治疗而言,靶向治疗联合化疗可以延缓耐药。


2.靶向治疗联合化疗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以及抑制肿瘤活化的信号通路,如:AKt信号通路等。


3.联合治疗的毒副反应可耐受且基本可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除患者担心毒副反应的后顾之忧。


靶向治疗与免疫药物联合


临床数据显示靶向治疗与免疫药物可以联合使用,并且还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例如PD-1/PD-L1抑制剂能够提高肿瘤对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敏感性,并且提高抗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疗效,部分有效率甚至高达90%。


靶向治疗能够通过增强肿瘤抗原性、促进免疫杀伤作用等方式对免疫治疗起到协同增强作用,同时免疫治疗不易耐药,因此,靶向联合免疫治疗不仅延长了靶向药的耐药时间,而且药物联用也增强了免疫治疗的疗效;


但是目前尚没有更多数据支持所有的靶向药物均可与免疫药物联合使用,因此,患者在治疗时需要遵循主治医师的指导,切不可盲目用药。


目前靶向治疗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应用较少,多数靶向药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多靶点联用用药也有望提高治疗效果。期待更多新的靶向药物问世,为子宫内膜癌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为了让更多患者早用药、用好药,114联合国药集团提供肿瘤靶向药海外直购服务,帮您低价购买海外新药及仿制药。


如有需要,请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肿瘤咨询顾问」进行咨询。



114抗癌指南导航·点击下方文字阅读更多

返回首页 | 肺 癌 | 胃 癌 | | 肝 癌 | 食管癌 | 乳腺癌 | 卵巢癌 | 肾癌 | 宫颈癌 | 胰腺癌 | 鼻咽癌 | 甲状腺癌 | 前列腺癌 | 子宫癌 | 口腔癌 | 喉 癌 | 脑肿瘤 | 白血病 | 淋巴瘤

基因检测 | 免疫检测 | 靶向治疗 | 质子治疗 | 免疫药物 | 免疫细胞 | NK细胞 | CIK细胞 | CTL细胞 | 新抗原特异性T细胞 | 肿瘤疫苗




温馨提示:本文涉及医疗内容为普遍适用性建议,仅供学习和参考,最终意见以临床医师诊断为准

阅读50624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