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内膜癌绝大多数为腺癌,对放射治疗不敏感,故治疗以手术为主和药物治疗为主。
但是,尽管手术、放化疗手段在不断提高,但复发性或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仍较差,治疗上也面临更少的选择,中位生存期仅7~10个月,新的治疗方式亟待发掘。
随着对肿瘤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针对癌细胞生存分子通路治疗靶点的药物陆续得以研制,涉及血管生成、DNA修复和凋亡等诸多方面。
仑伐替尼
仑伐替尼是一款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靶点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2/3,多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1/2/3/4,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RET和KIT。
获批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用于不适合治愈性手术或放疗的非MSI-H或dMMR的晚期或复发性疾病患者,并且已在先前的全身治疗中进展的患者(即用于二线)。
帕博利珠单抗
帕博利珠单抗是一种靶向程序性死亡受体-1 (PD-1)的单克隆抗体,被批准广泛应用于治疗不可切除或转移性的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的实体瘤
Study 111/KEYNOTE-146研究显示,仑伐替尼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治疗的总缓解率(ORR)为38.3%、完全缓解率(CR)为10.6%、部分缓解率(PR)为27.7%。数据截止时,69%的患者缓解持续6个月或更长时间。
曲妥珠单抗
曲妥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能够靶向作用于HER2/neu(erbB2)受体,被推荐与卡铂/紫杉醇联合用于III / IV期或复发的HER2阳性浆液性子宫内膜癌。
研究结果显示:曲妥珠单抗联合疗法治疗子宫浆液性癌特别有效,平均无进展生存期(PFS)从对照组的9个月增加到了18个月。
贝伐珠单抗
与卡铂/紫杉醇联合,作为系统治疗方案。
贝伐珠单抗单药,作为系统治疗方案用于二线治疗(若一线使用化疗并进展)。
贝伐珠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回顾性研究显示,一线治疗患者的中危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 20个月,中危总生存期mOS 56个月,客观缓解率ORR 82.8%。二线治疗患者:客观缓解率ORR 87.5%。
替西罗莫司
以单药用于系统治疗。
研究显示,mTOR抑制剂的客观反应率4%~24%,多数不到10%,但它们能使33%~53%的转移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情趋于稳定,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达38%~43%。
依维莫司
依维莫司是一种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抑制剂,mTOR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该通路异常激活,依维莫司通过抑制mTOR的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依维莫司联合来曲唑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研究显示,临床有效率为40% ,治疗客观反应率(RR)为32%,20%的患者完全缓解时间较长。
拉罗替尼
拉罗替尼(Larotrectinib)又称LOXO-101(Vitrakvi),是由Bayer(拜耳)和Loxo Oncology共同研发的一款FDA批准的不分年龄和癌种类型针对NTRK融合的广谱TRK抑制剂。
一项关于抗癌药拉罗替尼治疗涵盖24种独特肿瘤类型的TRK融合癌症成人,及儿童患者的临床数据显示:总缓解率:80%,部分缓解率:62%,完全缓解率:18%。
恩曲替尼
恩曲替尼是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TRK) 的强效抑制剂,已被证明对携带NTRK基因融合的实体肿瘤具有抗肿瘤活性,包括中枢神经系统(CNS)活性(它具有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
研究显示,恩曲替尼对晚期或转移性NTRK融合阳性实体瘤的客观缓解率为57%,中位缓解持续时间 DOR达到10个月。
总之,靶向药物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作用仍待探索。与标准化疗相比,靶向治疗的客观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时间,尤其是PD-1药物联合仑伐替尼方案的获批,让患者看到了希望。
随着临床科研的不断开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新药获批治疗子宫内膜癌。
为了让更多患者早用药、用好药,114联合国药集团提供肿瘤靶向药海外直购服务,帮您低价购买海外新药及仿制药。
如有需要,请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肿瘤咨询顾问」进行咨询。
114抗癌指南导航·点击下方文字阅读更多
温馨提示:本文涉及医疗内容为普遍适用性建议,仅供学习和参考,最终意见以临床医师诊断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