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什么是有望治愈癌症的治疗手段?

品牌图-文章用.jpg


现代医学的发展,为癌症患者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治疗选择,从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到精准的靶向治疗,尤其是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快速发展,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大大延长。


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发布的2019年抗癌进展报告中表示,癌症免疫疗法已经与手术、化疗、放疗、靶向疗法一起,成为癌症治疗的支柱。


免疫疗法主要是指一类称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药物,它们可以专门阻断癌细胞的免疫抑制,重新开启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对抗癌症,目前常用的靶点有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1配体(PD-L1)、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检查点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保护因子,其可以防止T细胞过度激活而导致的炎症损伤等。肿瘤细胞则利用这一机制来逃脱人体免疫监视与杀伤,进而促进其自身生长。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抑制免疫检查点活性来释放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刹车”,激活T细胞对肿瘤的免疫应答,从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PD-1单抗和CTLA-4单抗是两种重要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类药物。


疫药物治疗的发展历程


肿瘤免疫治疗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可以认为在1893年,美国纽约骨科医生William Coley意外发现术后化脓性链球菌感染使肉瘤患者肿瘤消退,揭开了肿瘤免疫疗法的序幕。


1982年,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ison)在德克萨斯大学系统癌症中心工作时,他鉴定了T细胞抗原受体,它允许T细胞识别另一个细胞表面的一种不寻常的蛋白质。


后来,当大多数研究癌症免疫学的研究人员提倡疫苗开启T细胞以驱动抗肿瘤免疫应答时,艾利森博士提出相反的建议,即阻断“关闭”信号。


在对抗CTLA-4抗体的小鼠研究中,Allison博士发现治疗小鼠中90%的癌症消失了。这一发现导致了免疫治疗研究的范式转变。


1992年,PD-1 受体则是由另一位获奖者本庶佑(Tasuku Honjo)教授发现,这一发现并没有为肿瘤免疫带来波澜,PD-1 这种程序性死亡受体在长达7 年时间里没有被引起重视。直到1999 年,本庶佑教授意外发现,敲除PD-1 的小鼠都出现了明显的关节炎。


1999年,当时在美国梅奥医学中心工作的陈列平教授发现了B7-H1(也就是现在为人所熟知的PD-L1)可以抑制免疫反应。


那个时候陈列平教授还不知道自己发现的B7-H1 和本庶佑教授发现的PD-1 是配体和受体的关系。


后来本庶佑教授和来自哈佛大学医学院的Gordon Freeman 证实了PD-L1(即B7-H1)能和PD-1 结合,从而抑制T 细胞的繁殖和细胞因子的分泌。


2011年,以Allison的发现为奠基,美国FDA批准了首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anti-CTLA-4单抗,Ipilimumab)上市,用于晚期黑色素瘤的二线治疗,标志着肿瘤免疫治疗进入了新时代。


2013年,《科学》杂志将免疫疗法评为十大科学突破之首。


2014年,FDA批准了PD-1抗体Keytruda (Pembrolizumab)和Opdivo(Nivolumab)上市,肿瘤免疫疗法彻底成为热劲十足的研发热点。


2016年,FDA批准了PD-L1单抗Tecentriq (atezolizumab)上市,用于治疗铂类药物化疗后疾病进展或术前/术后接受铂类药物化疗12个月内疾病恶化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


2018年,Nivolumab和Pembrolizumab在中国上市。


2013年,Science杂志认为癌症免疫疗法畏惧全球十大科学研究突破之首,Nature杂志和Science 杂志在2013年和2015年相继推出肿瘤免疫治疗专刊。


在免疫疗法中有着重要贡献的人还非常多,这次的诺贝尔奖发给了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ison)和本庶佑(Tasuku Honjo)。


随着免疫疗法的临床应用愈加广泛,多种免疫药物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获批上市,并且在肿瘤治疗领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以肺癌为例,免疫药物已从最终的三线治疗进展到二线,一线治疗领域。


当然,在此过程中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如,有效率低,效果评估难等等,但是问题并不会阻碍人们战胜癌症的决心。


科学家们针对临床应用中的各种问题反复研究,不断攻克前行,在用药前可以通过精准检测预测用药疗效,用药一段时间后可以用指南特定的肿瘤免疫反应标准判断药物是否有效以便及时调整用药。


此外,为了提高药物治疗效果,科学家在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免疫药物联合其他治疗方式等方面而做了深入探究,目前已展现了不俗的成果。


结语


专注于T细胞的癌症免疫疗法已经成为抗癌武器中的强大工具。这是经过了多年的基础科学发现和临床转化,才明确证明了免疫系统治疗癌症的能力。


进一步研究T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的调控功能,可能会让我们能够更好的增强这种方法的功能。


临床前及临床试验结果均表明,联合治疗可能是肿瘤免疫治疗更有效的治疗方式。


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技术越来越发展,越来越多的靶点和检查点被发现。肿瘤免疫药物将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在临床应用中被证实效果优异,但免疫治疗优势人群需有明确的指标提示,可以让免疫治疗有证可循、更加高效。


114联合了国内最先进的生物科技公司为患者提供了免疫治疗指标检测服务,请添加「肿瘤咨询顾问」进行咨询或直接点击下方图片预约。


点击下方图片快速预约免疫检测↓↓↓



114抗癌指南导航·点击下方文字阅读更多

返回首页 | 肺 癌 | 胃 癌 | | 肝 癌 | 食管癌 | 乳腺癌 | 卵巢癌 | 肾癌 | 宫颈癌 | 胰腺癌 | 鼻咽癌 | 甲状腺癌 | 前列腺癌 | 子宫癌 | 口腔癌 | 喉 癌 | 脑肿瘤 | 白血病 | 淋巴瘤

基因检测 | 免疫检测 | 靶向治疗 | 质子治疗 | 免疫药物 | 免疫细胞 | NK细胞 | CIK细胞 | CTL细胞 | 新抗原特异性T细胞 | 肿瘤疫苗




温馨提示:本文涉及医疗内容为普遍适用性建议,仅供学习和参考,最终意见以临床医师诊断为准

阅读50147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