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品牌图-文章用.jpg


肺癌的临床诊断必须依据临床表现和各种影像学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但最后的确诊必须取得细胞学或病理组织学的证据。任何没有细胞学或病理组织学证据的诊断,都不能视为最后的诊断。


依据这样的原则,肺癌的诊断可分为肺癌的定位诊断和肺癌的定性诊断两种,所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可归之为肺癌的定位诊断,而所有以获取细胞学或病理组织学为目的的诊断方法可归之为肺癌的定性诊断。定位诊断是基础,定性诊断是关键。


X线检查

X线目前仍然是发现、诊断肺癌和提供治疗参考的重要基本方法。有5%~10%的肺癌患者可无任何症状,单凭X线检查发现肺部病灶。


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包括胸部透视、胸部X线、体层照片(病灶体层、肺门体层和斜位体层)。


病灶体层能清楚地显示病变的形态、轮廓和密度;肺门体层可显示气管、主支气管和叶支气管有无管腔狭窄、阻塞、压迫等情况,还能显示肺门、隆突下和纵隔淋巴结有无肿大,对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有重要参考价值。


需强调的是,肺癌的X线检查,必须同时行胸部正位X线和胸部侧位X线检查,有统计提示,加做胸部侧位X线,肺癌的检出率增加了7%


CT检查

胸部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 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目前已成为评估肺癌胸内侵犯程度及范围的常规方法,尤其在肺癌的分期上,更有其无可替代的作用。


与X线检查比较,胸部CT检查的优点在于能发现直径小于1cm和常规胸部X线难于发现的位于重叠解剖部位的肺部病变,容易判断肺癌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对肺门尤其是纵隔淋巴结的显示也比常规X线检查要好。


其他部位包括脑、肝、肾上腺的CT检查,主要的目的是排除肺癌相关部位的远处转移,一般是临床怀疑有转移或术前准备时进行检查。


MRI检查

胸部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术)检查的最大特点是较CT更容易鉴别实质性肿块与血管的关系,而且能显示气管支气管和血管的受压、移位与阻塞。但对肺部小结节的检查效果不如CT好。


PET和PET/CT检查

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CT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代谢显像检查技术,其机制是利用正常细胞和肺癌细胞对荧光去氧葡萄糖的代谢不同而有不同的显像。


其主要用于排除胸内淋巴结和远处转移。PET/CT系采用图像融合技术,将PET的代谢显像和CT的形态显像图像融合在一起,使其兼具代谢的定性优点和形态的定位优点,因而诊断更为准确。但该检查价格昂贵,从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其他的影像学检查还有B超和ECT检查。前者用于疑有肝脏转移,后者用于排除骨转移。


上述的肺癌影像学检查中,胸部普通X线检查仅为初筛方法,胸部CT检查是肺癌的临床诊断和分期的基本手段。


肺癌的细胞学检查

肺癌的细胞学检查属于肺癌的定性诊断,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痰细胞学检查

是目前诊断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一种简单方便的非创伤性诊断方法。其最大优点是可在影像学发现病变以前便得到细胞学的阳性结果。


痰细胞学检查阳性、影像学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发现病变的肺癌称为隐性肺癌。


肺癌痰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因检查技术水平、肿瘤部位、病理类型、痰液采集和选材的不同而不同,阳性率在40%~80%。


一般而言,中央型肺癌、有血痰者的癌细胞检出率较高。


鳞癌、小细胞肺癌也有较高的阳性率。痰液的采集以最起从肺深处咳出的带有血丝的痰液为好。连续3-5天的痰细胞学检查可提高检出率。


胸腔积液癌细胞学检查

有胸腔积液的病例,可行胸腔穿刺,抽出新鲜胸腔积液,经离心处理,取沉淀物涂片找癌细胞。血性胸腔积液癌细胞的检出率较高。


经皮肺穿刺细胞学检查

对于肺部的病变,经常规的痰细胞学或纤维支气管镜等非创伤性检查仍不能确诊的病例,可考虑行经皮肺穿刺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


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曾报道100例经皮超细针肺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阳性率达94%。


但这项检查为创伤性检查,有引起气胸、出血的可能,特别是可引起针道种植转移,因此不主张常规应用。


不少学者认为,对于肺部孤立的结节性病变,如果没有手术禁忌证,应选择剖胸探查,诊断与治疗同步进行,而不应该做经皮肺穿刺活检检查。


其他的细胞学检查还包括锁骨上肿大淋巴结或皮下结节的穿刺涂片细胞学检查。当然,锁骨上肿大淋巴结或皮下结节也可行切除或切取活检,这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做不同的选择。


肺癌的内镜检查

肺癌的内镜检查同样属于肺癌的定性诊断,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这是肺癌诊断中最重要的手段。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气管和支气管中的病:并可在直视下钳取并擦拭以获取病理组织学和细胞学的诊断。


对于更周边的病变,还可利用支气管冲洗液进行细胞学检查。经纤维镜行气管支气管纵隔或肺穿刺的技术也得到发展。


有些研究单位还通过血卟啉激光肺癌定位技术来诊断肉眼未能观察到的原位癌或隐形肺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肺癌总的确诊率达80%~90%。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肺癌诊治方面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对肺癌的定位和对支气管壁侵犯范围的确定,这对手术治疗方案的设计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支气管超声内镜检查( endobronchial ultrasound,EBUS)   

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诊断技术,它利用超声技术对紧贴气管支气管腔外壁的肿物或淋巴结定位,引导穿刺针行腔外肿物或淋巴结穿刺活检,从而达到定性诊断的目的,在确定肺癌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方面有重要作用。


纵隔镜检查

是经气管前间隙人工隧道置入纵隔镜观察气管周围病变,同时加以活检的一种诊断方法。


纵隔镜检查在确定肺癌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上有重要作用,是肺癌分期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可用于胸部疑难疾病的鉴别诊断。


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报道了37例的胸部疑难疾病纵隔镜检查,总的确诊率为85.71%,左侧肺癌判断右侧纵隔淋巴结是否转移的敏感性为100%。


胸腔镜检查电视辅助胸腔镜外科

是近年发展相当迅速的微创外科技术之一,在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分期和治疗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在诊断上的适应证主要是:胸膜病变、恶性胸腔积液、肺的弥漫性病变等。


需要指出的是,胸腔镜检查属于一种创伤性检查,因此,对于以诊断为目的的胸腔镜检查,一般都是在其他非创伤检查执行之后仍然未能确诊的病例才考虑应用。



114抗癌指南导航·点击下方文字阅读更多

返回首页 | 肺 癌 | 胃 癌 | | 肝 癌 | 食管癌 | 乳腺癌 | 卵巢癌 | 肾癌 | 宫颈癌 | 胰腺癌 | 鼻咽癌 | 甲状腺癌 | 前列腺癌 | 子宫癌 | 口腔癌 | 喉 癌 | 脑肿瘤 | 白血病 | 淋巴瘤

基因检测 | 免疫检测 | 靶向治疗 | 质子治疗 | 免疫药物 | 免疫细胞 | NK细胞 | CIK细胞 | CTL细胞 | 新抗原特异性T细胞 | 肿瘤疫苗




温馨提示:本文涉及医疗内容为普遍适用性建议,仅供学习和参考,最终意见以临床医师诊断为准

阅读50181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